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1640四海扬帆 > 第10章 海南岛的沙漠

第10章 海南岛的沙漠(3 / 4)

万,需外购200万。彼时是因为海南一方面种植了很多经济作物,主粮种植面积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海南的亩产比较低。

海南上等田一年出产3石粮,中等出2石粮,下等1石。与台湾相比,海南土地单位亩产是不如的。海南以1石田为数最多,虽然理论上可以一年3熟,但在没有化肥农药的时代,一年3熟是极罕见的例子。在琼州靠近山区泉水和内河,得到充足灌溉的田地称为近江田,能做到一年2熟,远离内河旱涝全看老天的田地称为远江田,一年只有1熟。

琼北台地和琼西昌化、感恩、崖州三地多沙土平原,其余地区也多砖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等不利于水稻种植的地形和气候。

此时海南的主粮并不是水稻,种植面积最多的是番薯。海南土质差,先民们最早种植甘薯,在美洲番薯引进后,海南很快就完成了主粮替代,成为全国最先普及番薯的地区。依靠这种对土壤要求较低的高产作物,海南在明末勉强实现了粮食自给。

农业与气候密切相关,海南岛大致可分为四个气候区。

中部的五指山拦住了南风来的水汽,降雨充分。落后的黎垌居然是琼州出产水稻最多的地区之一,虽然他们很多部落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游耕阶段,但依然能向汉民区出口大量稻米。

琼北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琼州与台湾另一处不同的地方是,这里的平原台地坡度太平缓,河水流速缓慢,很难实现自流灌溉,必须依赖水车风车等提水措施。先辈们在琼山县修筑海堤屏蔽潮水,引河水冲洗盐碱地,将琼山等地变成了万顷良田。借助水车和水坝,先民们甚至将定安县的山谷地带都变成了水稻田。

但全岛能有这种开发程度的,只有琼山寥寥数地而已。

琼东陵水、万州、乐会是风灾多发区,海南平均每年被台风袭击3次,琼东三州县是台风重灾区。虽然那里地理气候条件尚可,降雨多,气候湿润,河流通航条件也不错,但在琼州并未得到完全开发的现在,愿意移民到琼东每年扛台风的人并不多。

琼南和琼西气候大致相同,降雨少于五指山区,气候干爽。

面向北部湾的琼西昌、感二县几乎不会被台风侵袭,琼西降雨偏少,年均只有1300mm,多半集中在夏季,且集中在山区。

琼西沿海地区存在很多小片的沙漠,这里有中国南方最大的流动沙丘。造成的结果是琼西有沙尘暴,风沙漫天,这里罹患眼疾的人数比例接近中国北方。

先民们砍伐掉森林,高大的乔木消失后,稀落的次生林、草原和草坡出现在海南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