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真抬眼看了在座一圈人,轻轻一笑:
“康德说什么都没用,最终还是得看谁把零件给造出来。”
这句话一出,几人先是一怔,随即哄笑起来。
会计学老师看热闹不嫌事大,笑着道:“这话要是传出去,哲学系那帮人得气炸。”
连英华笑道:“搭上他们的车,走得快一点、稳一点也没啥不好。”
关键是,
陈露阳这小子,真是会搅动风浪啊。
当初立项的时候,他们不过想着做个校内“产学研”合作试点,
能把力学系拉进来,已经算开了先例。
哪想到这才隔几天,陈露阳竟然把哲学系也给拽进来了。
会计学老师感慨道:“搁往年,谁敢上来把几个院系拉一块儿干事?”
“可他倒好,一个学生,愣是把我们拉成了一个项目组。”
连英华笑道:“是啊,别人都来学校读书学习,就偏偏他是跑来搞串联了。”
会计学老师悠悠道:“现在这年头,学校也在搞改革,谁都知道将来路子要放宽。能先搭上车的,谁愿意当旁观者?”
“但问题是……”张国真稳稳接话,把话题拉回主线上:
“车再好,也得看往哪开。”
他把笔一放,语气稳了些:“项目是好项目,人也能干,但现在人多了,咱得把章程理清楚。”
“哲学系这边可以参与,文件我签。”
“但参与归参与,牵头的还是咱经济系,项目挂在我们名下,修理厂也归我们对接。”
“回头我跟教务处和科研处那边打一声招呼,说明这是经济系主导的产学研协作实验点。”
“理论分析归哲学系,实验平台挂力学系,成果统一报送。”
“一份名字,三方联署,署在咱经济系下面。”
一旁的劳动经济学老师砸吧砸吧,笑道:
“理论、实验、实践三位一体,这项目都算一个完整的‘三位一体科研组织模型’了。”
“可不。”会计学老师啧了一声。
“要真做出成果,咱经济系这一波,说不定还能在年底科研评比上冒个尖。”
“冒尖倒是其次。”张国真收起那叠材料,“关键是学校看着呢。”
“这项目搞得越成体系,越规范化,越能成为改革试点的种子样板。”
“真有那么一天,学校开跨学科联动的头一枪,我们经济系,必须上名单。”
理清了思路之后,
张国真与连英华当即拍板,筹备一次三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