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摇着头,语气充满了佛家的慈悲,就跟那些发鸡蛋的人一样:
“那些水匪,虽行不法之事,然究其根本,多是为生计所迫的悲苦之人,或因天灾,或因人祸,才铤而走险。
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将军若能擒而不杀,交予官府教化,岂非一桩大功德?
如今……唉!
徒增如此多杀业,岂非自招业障,徒增无边罪愆?”
而似乎是被他这番话说动了,张永春脸上立刻“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惊疑和“不安”。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带着点“急切”:
“业障?罪愆?禅师,这……这很严重吗?会怎样?”
福通心中暗喜,到底是个年轻人啊,两句话就被自己骗住了。
怪不得只能做个虞候。
老登心里都快跳开小苹果了,可面上却愈发沉重,语气带着一种洞悉因果的悲悯:
“张施主有所不知。
杀生害命,乃是重罪。
业力随身,如影随形。
轻则现世多病多灾,仕途坎坷;
重则……
唉,死后恐堕无边苦海,受那刀山火海、拔舌油锅之苦,沉于六道轮回,难有解脱之期啊!”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描绘着恐怖的地狱景象。
张永春“面色大变”,猛地一拍大腿,但是力道控制得刚好,甚至都没拍翻茶盏:
“哎呀!这……这可如何是好?
禅师,您佛法高深,可有什么办法能化解这业障,消弭这罪愆吗?”
他眼神“殷切”地望着福通,仿佛中年大哥看到了电线杆上的小广告。
福通心中大定,知道鱼儿已经咬钩。
他捻动佛珠,宝相庄严,声音带着循循善诱的慈悲: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张施主能生忏悔之心,便是一线生机。
化解之道,并非没有。
我佛慈悲,广开方便之门。
最上乘者,莫过于广种福田,行大布施,以此无上功德,方能消弭深重杀业。”
他顿了顿,目光恳切地看向张永春:
“张施主此番押运的漕粮,关乎国本,亦是万千黎民之生机。
若施主能发无上菩提心,将此批漕粮,尽数捐与我大相国寺,作为供养三宝、赈济灾民、举办法会之福田资粮!
贫僧必亲自带领阖寺僧众,日夜诵经,为施主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道场,超度那些枉死的亡魂,更为施主祈福消灾,积累无量功德!
如此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