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春早就想过,这群乡绅会过来跪舔,毕竟这都是这帮人的经典操作了。
当年大清不过八旗千人,一路从山海关滚雪球一样滚下来,各地乡绅纷纷举起王旗相助大清,加上一路的降军降将,反而比真正的清军多出了数十倍。
但是他没想到,这帮人竟然舔的这么快,这么有水平!
而赵举人见到张永春的表情,还以为是自己的话说进了张永出心里,顿时更激动了。
他举起双手,拿出当年与自己举师对辨的功夫,看着张永春,朗声道:
“且不说将军少年英才,本就是虞候之职!
仅仅是捧日军这一天子亲军,便有戍卫地方之责。
值此危局,挺身而出,暂摄镇务,非为僭越,实乃替卢镇监保存天子颜面,替朝廷维系地方安稳!”
说着,赵举人躬身一揖。
“此乃忠君爱国、顾全大局之壮举啊!
何来名分不正之说?
若将军因循守旧,坐视地方糜烂,使天子威仪蒙尘,那才是真正的不忠啊!”
张永春心说自己是真小看这帮人的嘴皮子了。
赵举人这番话,堪称诡辩的巅峰!
他巧妙地将暂代镇监偷换概念成了“替天子保存颜面”、“维系朝廷威严”。
同时,也把这一顶“忠君爱国”的大帽子结结实实扣在了张永春头上。
把他推辞的名分问题,反而变成了不接就是“不忠”!
旁边的李员外、王掌柜等人听得目瞪口呆,心中对赵举人这颠倒黑白的口才佩服得五体投地!
怪不得人家能考上举人呢,虽然他们这些做生意的都会睁眼说瞎话,但是你这明明说的是瞎话却能当成真话讲的本事,可太厉害了。
何老蔫等耆老虽然听不太懂那些文绉绉的话,但也听明白了“替天子”、“忠君爱国”这些大词。
一帮老头顶着一脑袋杂粮面条一般的灰白头发,觉得这赵举人说得太有道理了!
将军不接这位置,反而是对不起朝廷了。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张永春身上。
后堂内,只剩下老人们的抽泣声和众人粗实的呼吸声。
张永春沉默着。
行了,也差不多了,再装下去就假了。
他下定了决心,抬起头来。
一双眼睛缓缓扫视过眼前跪地的耆老,躬身请命的乡绅,最后目光落在虚空处,仿佛在进行着无比艰难的天人交战。
他墨镜后的眼神无人能窥见,但那紧抿的嘴唇和微微起伏的胸膛,似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