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思考便得出了答案,只是最后一道题目让他稍稍有些犯难。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意外的结尾指的当然就是最后的那句诡异的光。
第一点当然就是欧亨利结尾的作用,路知尘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可再之后他就有些头疼起来。
不像数学题或者是物理题一样拥有明确的解,语文中的许多题目更像是要你猜谜一般猜测出题人的想法。
没错,是出题人而不是文章作者,因为让作者来答他可能都答不出。
路知尘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某年的高考题最后提了一嘴红色的柜子,出题人围绕着柜子的颜色大问特问,考生简直要被逼疯了。
最后还是有媒体特地请到了原作者,记者问他为什么最后要特地提这么一句红色的柜子,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而得到的答案也非常简单:
因为他觉得很好看,顺手就写了上去。
收回发散的思绪,路知尘在心里叹了口气,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答案。
再往后的题目又恢复了正常。
文言文则是苏轼的《宝绘堂记》,考查实词、虚词及翻译;诗歌鉴赏则是王炎的《南柯子》,分析梅花与雪花的意象及情感。
最后的作文题目倒是变了一变,讲的是文章与人品之间是否有关联。
随便选了个立意,路知尘便直接开始写了起来。
“一杯春醪寄余心”
“唐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
“当今社会力捧的雅作,难道说”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
下完最后一笔标准的行楷后,路知尘长舒一口气,缓缓合上了笔帽。
作文是整张语文卷子中他最喜欢的一部分。
不同于议论文解析带着镣铐的作答,作文给他的限制少之又少,他可以尽情地抒发观点。
路知尘下意识地看了眼时间,距离考试结束还有整整一个小时。
出于对高考的尊重,他还是额外地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疏漏后才放心地发起了呆。
等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后,监考老师立即叫停道:“考试结束,请同学们立即放下笔,否则将按取消成绩处理。”
“同学们请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收卷点齐后发出指令才能离开。”
强调两遍之后,考场上突然传来了一阵啜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