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
张建军把自己焊死在了钳工二车间。
简易光学投影仪的核心镜片,是他跑遍旧货市场淘来的报废显微镜镜头;定位夹具的滑台,是用车间废旧轴承改造的;基准转换的工艺方案,精确到每个装夹的次序和力度…他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压榨着自己和整个车间的每一分潜力。
刘光天被王怀仁硬塞进二车间“学习”,但他连图纸都看不懂,在车间里像个多余的笑话。
工人们当他是空气,张建军更没空搭理他。王怀仁交代的“盯紧张建军,找茬”的任务?他连张建军在捣鼓什么都看不明白!只能干着急。
时间来到第三天下午。最后一批出口齿轮正在精磨。车间里空气凝固,只有砂轮刺耳的嘶鸣。
张建军死死盯着光学投影仪上那细微的光标。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
“停!”他突然低吼。
齿轮取下,送上精密检测台。千分尺、齿轮仪…一项项数据报出:
“齿形误差0.008毫米!”
“齿向误差0.006毫米!”
“全部合格!!”
“好!!!”压抑了三天的火山轰然爆发!工人们狂吼着,把帽子扔向空中!老李师傅抱着齿轮,老泪纵横!
三天!绝境翻盘!用一堆“破烂”拼凑的工装,在核心骨干被抽走的绝境下,硬是啃下了连专家都皱眉的高精度骨头!
消息像炸弹一样在轧钢厂炸开。
“神了!真做出来了!”
“听说张主任搞的工装,用破镜片和废轴承做的,比进口机床还灵!”
“刘光天那草包在车间屁用没顶,臊得跟孙子似的!”
杨厂长和李爱国激动地冲进车间,看着那简易却精妙的光学工装和合格的检测报告,激动得说不出话。
推广!必须全厂推广!这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就在车间欢腾庆祝时,王怀仁阴沉着脸,带着刘光天来了。
“张副主任,任务完成,可喜可贺。”王怀仁皮笑肉不笑,话锋却淬着毒,“不过,你这工装技术来源不明,尤其是光学部件,是否有泄密风险?需要严格审查!”
他上来就扣帽子!泄密!这比私吞物资还致命!
车间瞬间安静,工人们怒目而视。
张建军擦把汗,拿起那个破镜头拼的投影仪,冷笑:“王副主任,泄密?泄这个手电筒灯泡加废镜片的秘密?还是泄我们工人怎么在没设备、没人手的情况下,靠脑子完成国家任务的秘密?”
“您要审查?行啊!现在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