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了问题,张建军作为执行者首当其冲,他易中海顶多是“考虑不周”,甚至还能反咬一口说是张建军操作不当或者设备改造有问题!军工任务出大事故,张建军不死也得脱层皮!
张建军心中冷笑,易中海啊易中海,你这是自己往枪口上撞!他脸上却露出思索和一丝“犹豫”:“易师傅的方案,分工确实明确。”
“不过…我有点担心最后精磨用这台捷克小磨床。这床子主轴刚性稍微弱了点,冷却液冲刷深腔效果也一般。
“磨削这种高精度异形内腔,又是最后精磨,余量极小,控制不好容易产生磨削烧伤或者微裂纹,影响零件寿命。风险有点大。”
张建军这话一出,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几个懂行的老师傅也皱起了眉头,开始思索其中的风险。
易中海心中一凛,没想到张建军一眼就看穿了他陷阱的关键!
但他岂能认输?立刻板起脸,语气带着训斥和不悦:“张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怀疑我的技术水平?还是怀疑厂里花大价钱引进的新设备不好用?”
“那台捷克磨床是精密设备,专门用来做精磨的!比你改造的那台老苏式强多了!我看你就是怕担责任,故意找借口推诿!军工任务面前,容不得这种畏首畏尾的思想!”
他直接上纲上线,扣起了大帽子!
李爱国有些担忧地看向张建军。杨厂长也沉声道:“建军同志,你的顾虑有道理吗?具体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张建军等的就是这句话!他从容起身,走到会议室的黑板前,拿起粉笔,一边画着零件内腔结构和磨削力示意图,一边清晰解释:
“厂长,主任,各位师傅。我的依据有三点:第一,异形内腔在精磨时,砂轮与工件接触面积变化大,受力不均。”
“捷克磨床主轴刚性设计偏柔性,应对这种变化载荷时,容易产生轻微震动,导致磨削力波动。”
“第二,深腔结构,冷却液难以有效冲刷磨削区域底部,热量积聚快。第三,该零件材料为高强度合金钢,导热性较差,对磨削热非常敏感。”
“三者叠加,在精磨的临界状态下,极易在表层下形成微裂纹或过热导致的组织劣化区。”
张建军画出的示意图简洁明了,分析条理清晰,连几个原本支持易中海的老师傅都频频点头。
“那你说怎么办?难道不用新设备?就用你那台老掉牙的改造货?”易中海有些气急败坏地打断。
“不,”张建军摇摇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易中海,“我的方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