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办理时限,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探索完善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结合以上三条,未来医疗服务价格的重点在于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科学评估、及时监测、项目优化。这对于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尤其关注服务的质量和规范。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曾指出,「医保三大目录中,价格最难的就是医疗服务这一块。」
建立灵敏有度的指标条件和触发机制,可以更好地解决预期管理和调价窗口问题,避免「长期不动、突击大动」的情况。
这既避免了调整过程中盲目、随意的可能,又通过监测,防止「价格畸高或畸低」情况的产生。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此前称,将价格监测考核评估,从单纯的观察发现功能,拓展到一定的监督管理功能,为改革的有效性和长久生命力,提供制度保障。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一方面,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和动态监测机制,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的工作收入,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医院管理者打开视野,对临床需求高、临床有效性强的医疗服务予以关注。
据小编了解,目前湖南省已经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监测评估制度。评估指标涵盖地区社会发展指标、医疗发展指标、医保运行指标等。并根据定价成本与医疗服务价格对比的差率情况,遴选需要调价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调整幅度,确定本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是否调整和如何调整。
200个试点城市的收官之年
《实施意见》第8条提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减少医保基金按项目付费的比例,提高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所占的比例。到2025年,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或按病种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的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到70%。
第17条提出,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等改革试点,2021年年底前试点城市全部进入实际付费阶段,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全国推广。鼓励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
此前,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2019年国家医保局在全国30个城市展开了drg付费试点,目前这30个试点城市全部进入了模拟运行,有些城市已经开展了付费工作。此外,2020年以来,全国的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