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失语:均以口语表达障碍为主,因broca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分别是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优势侧额叶分水岭梗死病变,个人推测自发谈话的相应神经传导经内囊及壳核。
4.wernicke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壳核后部病变所致失语:均以听理解障碍为主,因wernicke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分别是优势侧颞上回后部病变、优势侧颞顶叶分水岭梗死,个人推测听理解的相应神经传导经壳核后部。
5.目前失语分类多采用高素荣1979年修订的benson失语分类法,将失语症分为:broca失语、wernicke失语、传导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皮质下失语综合征。向高素荣老师致敬。
6.发现点有意思的事,额下回后部(broca区)紧邻中央前回唇舌功能区,颞中回后部(wernicke区)紧邻颞横回、颞上回中部听觉中枢,优势半球角回(阅读中枢)紧邻枕叶视觉中枢,额中回后部(书写中枢)紧邻中央前回手功能区。语言功能区的神经联系非常复杂。
构音障碍的分类:
(一)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单侧皮质脊髓束病变→对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双唇、舌承担的辅音部分不清晰→唇音(b、p、m、f)、舌尖音(z、c、s、d、t、n、l、zh、ch、sh、v)、舌面音(j、q、x、g、k、h)。
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咽喉部肌肉、声带麻痹→说话带鼻音,声音嘶哑,语言缓慢。常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亢进、强哭强笑→假性球麻痹。
(二)基底核病变:唇、舌等构音器官肌张力高、震颤、声带不能张开→说话缓慢、含糊,音调低沉,发音单调,音节颤抖样融合,言语断节,口吃样重复。常见于pd、wd。
(三)小脑病变:小脑蚓部、脑干内与小脑联系的神经通路病变→发音和构音器官肌肉运动不协调→构音含糊,音节缓慢拖长,声音强弱不等甚至呈爆发样,言语不连贯。→吟诗样语言。
(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支配发音和构音器官的核及核下神经,司呼吸肌的脊神经病变→受累肌肉张力过低或张力消失→迟缓性构音障碍→发音费力、声音强弱不等。
(五)肌肉病变:发音和构音相关的肌肉病变,类似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构音障碍,多伴随其他肌肉病变。
失语症(aphasia)一词被提出已经有一百多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