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肝炎综合征可能是同一种病变的不同病理改变。并且临床实践已证实对于新生儿肝炎,特别是对于占大多数的以胆汁淤积和梗阻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已可通过外科手段来进行胆道冲洗治疗,并且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手段。所以对于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的区分已显得不是那*重要。以下简单介绍两者的鉴别方法,仅供判断病情和参考。
临床上的主要鉴别要点
1黄疸:肝炎一般较轻,黄疸程度有波动性改变,而胆道闭锁则为持续存在,进行性加重。2粪便:胆道闭锁较早出现白陶土色大便且持续时间较长。值得注意的是在病程晚期白陶土样大便也可变淡黄,主要是因为肠液也含有大量胆红素所致。而新生儿肝炎可为间歇性出现的白色大便,可有黄色便。3体征:胆道闭锁者肝硬化、脾肿大多较肝炎者为重。4病程:胆道闭锁多于1岁内死亡,而新生儿肝炎可自愈或好转。当然新生儿肝炎也有发展为完全性胆道闭锁者。
血清胆红素动态观察
病程早期直接胆红素增高,动态观察示持续性升高,病程中晚期可表现间接胆红素也升高,提示肝功有损害。而新生儿肝炎早期即呈双相增高,甚至间接胆红素更高。动态观察时可见胆红素波动较大,并且有时胆红素会下降。
碱性磷酸酶测定
新生儿肝炎很少超过40u(king-armstrong),并且持续时间短,可自行下降。而胆道闭锁则可明显升高并且持续存在并加重。
血清甲胎蛋白(α-fp)
α-fp为新生儿肝细胞所制造,生后1-3个月自然消退,肝炎时增殖的肝细胞使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增高,故甲胎蛋白的检测常呈阳性。用放射免疫扩散法连续定量测定,高峰大于4mg/dl时,可考虑为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主要为胆管上皮增生,非肝细胞增生,不能合成α-fp,定性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测定值较低。两者差别较大。
其他有鉴别意义的辅助检查
(1)131i标记玫瑰红排泄试验:正常的同位素试剂静脉注射后由肝脏多角细胞摄取,并通过胆汁排至肠道。胆道闭锁患儿不能排至肠道而滞留在肝内。新生儿肝炎可非胆道完全梗阻,所以有排至肠道者应考虑新生儿肝炎可能。
(2)b超检查:新生儿肝炎时肝内外胆管及胆囊为开放性管腔影像。而胆道闭锁的肝外胆道不能探及。胆囊不显像或显著瘪小。肝常增大,有肝硬化表现,伴有脾脏肿大。因b超检查受检诊医生的技术水平影响很大,且有正常形态的胆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