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都是伪装在安宁生活下的平庸和虚假,为了不知名的原因继续着,却可以暗地里摧毁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力,那才是最不道德的事情。
直到他有一天听到了灵魂发出的声音,“我必须画画”,那一刻起这就成了他的道德。
为了这个声音,他可以独自承担一切苦难,什么都可以忍耐,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它。
我想,这就是信仰。
凡是人一生能真正寻获到信仰的,都是有幸。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捆绑,只有挣脱,才能通往自由。
挣脱的背后,是一种真正的决然的舍弃。
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我们可以自问一下,如果我们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你会舍得放弃一切吗?
会吗?
这是一个高贵的灵魂才拥有的气魄。
所以,那所有其他人因为主人公而遭受的痛苦甚至死亡,都不要提,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那都是他们自己对某一部分的索取而带来的另一部分的失去。
当然,有得必有失。
这样的一个结局似乎也正是完全符合现实的结局。
有些时候,月亮固然美丽,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接触过月亮呢?
这样的一种矛盾,我们不用去说,因为人本身就是矛盾的。
这本书不是说教,更像是叩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虚无的月亮和六个硬币到底是什么。
接着再说到一个寻找。
寻找是一个过程。
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地方,希望到达那里就可以使自己解放出来,获得内心的宁静。
他像一个终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可能并不存在的神庙。
他似乎永远都在他乡,而他想要寻找的却又是一个故乡一般的他乡。
度过了常人看来最痛苦的时期,贫穷,饥饿,嘲笑和不被理解,但庆幸的是,他所拥有的性格让他对自己的境遇毫不在意。
这种毫不在意一开始就在他身上,如果你还记得一开始他就不愿坐安乐椅而宁愿做板凳。
这种毫不在意,自有它迷人之处。
它有一种顽皮而坚强的底色,像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世故的成人。
到了乡下的时候,那个一亩三分地,是他命中之幸,他终于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都让他安宁,开始了一段美妙而丰盛的本真的创作生活。
我感觉到那段时间他是最幸福的。
那段时间,他就是一个趴在大地上画画的孩子。
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