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具。
对待这样的情况,杨卫帆真是打心里厌恶。他自己也是带过兵的人,知道士兵们的帐篷、衣服、鞋和伙食的具体情况。
所以那些人对他的吹捧简直让他作呕,看那些人大吃大嚼,浪费公款,他只觉得反胃恶心。他并不是一个可以违心敷衍,应付交际往来的人。
最后,他和苏晓明一起被外面单位邀请参加座谈会、招待会的滋味才是让他心里别扭的。
因为有时连报告的主题都是含混的,那些人只请求他们“随便讲讲”,是带着一种盲目的崇拜把他们请去的。是完全把他们当成了什么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之类的民众楷模。
这样的待遇,他真觉得有些过了。在他看来,自己的这点成绩与那些真正为社会创造重要价值的人们根本无法相比。更何况他还心知肚明这几首歌根本不是自己的创作。于是一种身为投机者的自愧就总困扰着他。
其实他心里想说的真实体会是这样的。
我没什么了不起的,无非就是唱了两首大家喜欢的歌。我也不是作者,真正的词曲创作者是我的哥们儿,其实这些歌恐怕换别人唱一样会受到大家喜欢。更何况这些歌曲又算得了什么!那些为祖国奉献生命、健康和青春却不求回报的人到处都有,他们才应该坐在这里……
就是这样,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广播里和报纸上。每天出席这个会,参加那个团。
人们谈论着,“杨卫帆、小白杨……”他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中,都会招至善意或无聊的议论。
有人说他从小品学兼优,考试一直是全班第一名。有人说他在海军舰艇学院时,是主动要求下基层锻炼的,因抓到了国外特务,立功火速升为连长。还有人传言他自小就特有音乐天赋,让“总政”的胡团长一见就视为珍宝。胡团长还断言,他日后必定会在音乐领域发出璀璨的光芒。于是秘密培养了他许多年……
总之,完全是拼凑、编造一个理想化的他。真实的他没人关心,大家都喜欢用充斥着臆断、编造、神话、谣言的传说来想象他。
如果仅仅外面是这样还可以忍受,让他别扭的是,熟人的态度也变了。
周曼娜对他简直是变本加厉的严防死守,紧追不放。居然连班儿也不上了,每天团里排练的时候这丫头准到,唯恐有哪个女团员离他近一点。
这使得舞台上的合作对象苏晓明都对他疏远了,私下还打趣他说,周曼娜盯人的眼神太吓人。让他赶紧娶了周曼娜得了。否则全团的女的早晚都得被她给吓死。
说真的,这句话别说解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