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我有一个小世界 >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5 / 7)

针灸的神奇和它强大的医疗作用,因此。针灸绝对算得上是我们中国中医的瑰宝,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着有这样的医疗瑰宝自豪,都应该积极的继承,并且扬它!

针灸蕴含的利益很大,进入21世纪,随着针灸医疗的副作用小、消费少等优势被世界各国人民渐渐认知,立法确认及提高临床水平、向疑难病症挑战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立法上,由于各国的承认和联合国的推广,许多国家都已经确立并完善了法律管理,而且对针灸从业人员的考试和资格认证进一步规范;

在研究上,用针灸治疗或辅助疑难病症也渐显苗头,如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萎缩性胃炎、火针治疗慢性骨髓炎、舌针治疗脑性瘫痪,帕金森氏症等。

由此可见,针灸这一伟大的医学学科还有更大的潜力值得我们掘!

中医的医疗手段除了中药,针灸之外,其实还有拔火罐和四诊这两种。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火罐疗法,是中国医学遗产之一,在中国民间使用很久。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中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东晋人葛洪,在其所撰的《肘后备急方》中。提到用角法治疗脱肿;所用的角为牛角。鉴于当时此法盛行,应用不当易造成事故。所以葛洪特别告诫要慎重地选择适应症候,书中强调:“痈疽、瘤、石痈、结筋、瘰疬、皆不可就针角。

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肘后备急方?卷中》)。这显然是有道理,即使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所列的多数病症,也确实不是拔罐的适应症。

到了隋唐时期,拔罐的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