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翊接过书信,展开来看。
其书略曰:
“子玉吾弟:”
“河北风物,可还安好?”
“自徐州一别,倏忽数载。”
“每忆当年,与弟并辔驰骋,纵论天下,恍如昨日。”
“今愚兄年近五旬,鬓已微霜,而国事繁冗,竟无一日得闲。”
“夜深人静时,独坐庭前,常思弟之风姿。”
“恨不能促膝长谈,一诉衷肠。”
“近日宫中之事,实令愚兄心力交瘁。”
“阿斗年幼顽劣,鲁子敬授业时,竟屡屡逃学嬉戏。”
“袁瑛溺爱过甚,每每护短,以致母子争执,家宅不宁。”
“愚兄责之,反遭袁瑛怨怼,言我昔日与其父之事,更怒斥我无情。”
“一时愤懑,竟至掌掴于她。”
“噫!治国易,齐家难。”
“愚兄能统御万民,却难教一子。”
“能决胜千里,却难平闺阁之怨。”
“思来想去,唯有托付于弟,方能解此困局。”
“阿斗虽愚钝,然天性纯良。”
“若得弟之教诲,或可成器。”
“望弟念在昔日情谊,勿要推辞。”
“收阿斗为义子,严加管教。”
“他日若成大器,亦是弟之功也。”
“若终不成才,亦是愚兄之过,绝不怨弟半分。”
“临书涕零,不知所言。”
“兄玄德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