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53章 总制北疆,令出则山海可移。

第253章 总制北疆,令出则山海可移。(7 / 10)

而这压成本的最关键所在,就是提供更加先进的制盐技术。

几日后,李翊召见了当地的盐户。

正式教授他们更加先进的制盐办法。

“择平阔潮间,沙细土实之地。”

“潮退则露,潮涨则没,是为上佳盐埕。”

“然后设一蒸发池与结晶池。”

“先掘沟渠,引海水入蒸发池。”

“经日曝成卤,再引入结晶池。”

“投莲子验之,莲浮则卤成,莲沉则续晒。”

“待卤水凝晶,以木耙聚之,曝干装袋。”

“每岁三月至九月,可获三季,得盐必巨。”

李翊由浅入深地向盐户门讲授了新的制盐方法——晒盐法。

晒盐法比之原来的煮盐法,更加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不过也有缺点,就是是生产效率较低,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但李翊宁可要它的“成本低”。

毕竟只有成本低了,才能获取更高的利润。

同时,海盐生产,只要是临海就能够大规模制作。

非常适合幽州大量毗邻海湾的城市。

渤海湾沿岸水浅,寻找涨潮时堪堪被淹没、退潮时又能裸露出来的滩涂。

然后稍加围堰改造成盐田,也是比较容易的。

但晒盐法第一个字便是“晒”。

考虑到北方尤其是幽州的日照不足。

所以需要再晒掉部分水之后,将卤子给收集起来。

再用煮盐法完成最后的浓缩。

不然遇上大雨,或日照不足的天气。

要么前功尽弃,要么迟迟不能竣工。

所以最后用煮盐法作为首尾工作,是有必要的。

这也是李翊一直强调的因地制宜。

所以接下来几天。

李翊便坐着四轮车,在众人的陪同下,沿着海岸线考察。

一日要视察十几里地,看看哪些地方适合做滩涂盐场。

确定好后,便命手下人去围滩涂。

田畴为表诚意,主动组织麾下民户,作为劳动力。

带头去围滩涂,很快便围了二十里长。

田畴这样做,也是希望能够带领治下百姓发家致富。

毕竟李翊要搞经济特区,这些第一批的劳动力,肯定是最大的受益者。

至海滨时,李翊观其地势,又谓左右人说道:

“此处可设港口,通青州海川,贩茶丝珍货。”

“商船往来,抽其关税,亦为利源。”

还是借助渤海湾,大力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