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实擅煮海之利。”
最好带动经济发展的,毫无疑问是古代版的“石油”——食盐。
只不过这时候的制盐技术不发达,人们还做不到大规模生产食盐。
同时像之前田畴所提到的,幽州作为边关,太容易起战事了。
投入大量资源投入起来的产业,太容易遭到破坏。
……得不偿失。
但这并不能否认,濒临渤海湾的幽州,有着大规模生产海盐的潜力。
当然了,考虑到食盐在古代特殊的战略定位。
李翊肯定也不能放纵幽州官民生产海盐。
所以下一句,便是对自己的建议的补充:
“吾可以颁布一条盐法,设通商之区。”
“广募灶丁,专司其业。”
“如此,则边贸有恃矣。”
“至若汝之疑虑,吾试为汝解之:”
“一曰盐业兴,则民得佣工,货得流通。”
“二曰胡马南售,其利倍蓰。”
“三曰革坊织厂既立,裘毳精良,可输四方。”
“此皆振兴幽州之良谋也,安得谓无用耶?”
说人话就是,制盐产业,带动就业,大量提供就业岗位。
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流通。
而胡人输入进来的牛羊,可以卖到到内地去。
比如李翊在冀州广开了羊肉饺子馆,对牛羊等肉源需求颇大。
而幽州可以同时大量设置鞣革坊、纺织厂。
牛羊所提供的皮革、羊毛,能够制成皮革、毛衣。
如果销售的好的话,甚至能够起到一定的品牌效应。
乃至畅销全国。
此诸葛蜀锦之故事也,并非空穴来风。
田畴对此将信将疑,李翊却直接开口:
“我意在幽州诸郡沿海区域,开设几个制盐场。”
说着,李翊站起身来,将地图平铺在田畴面前。
然后提笔,在他想要开盐场的地区画上了圈。
“凡吾所圈之地,设为盐业特邑。”
“此邑不循常法,专事煮海之利。”
意思就是李翊画出来的地方,视为经济特区。
可以不完全按照齐国的法律来制盐,拥有特殊的经济地位。
既然想将盐,作为与胡人贸易的主要产物。
那么就是得大规模生产。
就像李翊说的那样,在特定区域,颁布特殊律法。
大规模生产的同时,间接提供就业岗位。
只有食盐生产的多了,才能把它的成本给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