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墨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浮墨小说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276章 把标准煤抠回来(4k,今天就12k了

第1276章 把标准煤抠回来(4k,今天就12k了(3 / 5)

明,高总工在这方面鲜有失手,预测与实际基本吻合的概率极大。如果预测与实际相差很大,那大概率是负责具体落地的单位有点什么问题。

在这方面,同志们对高振东的信任就是这么夸张。

而这大概率能实现的1~2%钢水收得率,马上就让同志们的神经兴奋起来,别小看这么点,实际上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100吨钢多1.5吨上下,这是什么水平?

至于缺陷什么的,那好说,克服就是了,搞科研,还是要注意抓主要矛盾。

没有什么技术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有,那么大概率就会有个缺点是贵。

同志们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和高振东一起,展开各方面的讨论分析之后,最终同志们一致认定,这个顶底复吹值得搞。

现在唯一的就是技术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高振东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而且极为粗暴。

砸,用资料砸!

高振东砸出来一整套顶底复吹的工艺资料,甚至不只是纯氧顶底复吹,而是可以使用保护气的顶底复吹方案,虽然比较粗,一些细节并不明确,但是已经足够同志们轻松开展工作。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工艺的流程设计、炉子的结构、冶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体的选用、冶炼中的反应过程等等。

至于喷头多粗、要布置几个、用什么材料、流速多少这些细节问题,京钢厂的同志有的是办法去解决,解决不了也要解决,否则都不好意思和高振东打招呼。

同志们都有些好奇这东西怎么来的,高振东简简单单一句“我抽空分析的,没有实践过程,所以难免有缺陷,具体落地还需要同志们做细节调整”就对付过去了。

抽空……同志们觉得脑袋上青筋有点冒。

但是还不能不服气,人高总工分析的这一套东西,虽然他很谦虚的说没有经过实践,但是不需要实践的原理、理论等部分,一眼看上去一点儿毛病没有。

看了这套技术,京钢厂的同志总算是明白为什么高总工不在上一次就把这个拿出来了,上一次是对转炉炉龄的改进,而不是改进转炉的整体结构。

而这个顶底复吹要对转炉进行彻底的颠覆性改进的,短时间根本完成不了。高总工的安排很合理,先解决寿命问题,让各大钢厂能有转炉用起来,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或者说,搞个新炉子!

再结合刚才高总工说有“两个技术”,看来这个新炉子上面,高总工寄予厚望啊。

“高总工,您刚才提到两个技术,这是一个,那另外一个是?”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