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都吃透,金榜题名根本不是梦。
这样牛批的老师竟然隐居在一个犄角旮旯的小县城里?
主考官不敢隐瞒此事,将此事报给了皇帝。
这一届会试出题人是皇帝本人,他会试成绩很关注,尤其是这一届会试的会元,竟然在前的科举考试中也是次次拿到了榜首,只要他再在殿试上把这位张会元点为状元,那么这一届科举会诞生本朝第一个连中六元的状元郎。
这等大喜事,岂能让皇帝不注意?
然后皇帝也知道了,这个堪称是文曲星下凡的张棠,竟然是他曾经欣赏的一个臣子杨安桦教导出来的学生。
皇帝看着张棠那篇在会试中写的出彩的策论,又把主考官呈上来的一整套厚厚的真题模拟卷简单的翻阅了一遍,惊叹道:“杨爱卿在教书育才方面,竟有如此本领!”
然后皇帝给远在青阳县陪伴妻儿的安桦下了一道圣旨。
<<<<<<
圣旨的速度比官差报喜的速度要快多了。
安桦还没有收到张棠高中会元乃至状元的消息,先收到了皇帝下给他的圣旨。
皇帝宣他入朝重新为官,封他为太子太傅,入上书房教导皇子。
安桦:“……”皇帝还没立太子,上书房里只有四个还年幼的小皇子在上学,六个已经成年的皇子都在朝堂上参政了。
他这个太子太傅不是被皇帝架在火上烤吗?
没有太子,他这个太子太傅名不副实,但在某些喜欢揣测上意的人看来,皇帝此举说不定是六个参政的成年皇子不满,从四个未成年的小皇子当中选立一个太子。
不然为么突然封一个太子太傅,还让太子太傅教导小皇子?
而实际上,可能只是这些人太多,皇帝可能是觉安桦教学生很牛批,于是单纯的给安桦封了一个看起来很牛批的虚职,让他帮忙教儿子。
但这真相说出去也没人信啊,安桦只能带着妻儿一起回京了。
杨家在京城是有一座府邸的,虽然原主辞官归隐,但杨家在京城的府邸却是没有卖掉,因为里面承载了不少回忆,杨李氏舍不卖。
回到京城,杨府顿时热闹了起来,三天两头的有亲朋故旧上拜访,很多自原主辞官后不再走动的人家也腆着脸主动上恢复走动。
安桦把这些人交际都交给了杨李氏,自入宫去面圣。
皇帝见到安桦这张脸时,微微愕然,道:“杨爱卿这么多年过去了,看起来一点也没变啊。”
当年原主高中状元的那一届科举,正是当今皇帝初登基开恩科的那一次,作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