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点难料,再难收到临王府暗卫送去的信息。
又半月,工部尚书凌同因贪污朝廷拨出的赈灾款而下狱,三日后就判了斩立决。
凌府被抄家,府中十四岁以上的男丁皆赐死,十四岁以下的男丁及女眷判流放。
这些本来都与凌楚楚无关的,因为她已经嫁入皇家,如今的身份是临王妃。既然株连只限于凌同一脉,凌府即便是她名义上的母家,也不会牵连到她身上来。
但无巧不成书。
那庄子的庄头老婆本是来给楚楚送吃的,却意外听到她的自言自语,得知了她是临王妃,而且已经与临王和离。
庄头老婆将这消息告诉给庄头后,夫妻俩议论,根本不信能有女子在堂堂王爷手里和离,认为她多半是被休弃了,和离不过是安慰自己的说法。
普通人哪里知道什么圣旨赐婚不可和离,只知道凌悠悠既然被休了,那就不再是临王妃,而只是工部尚书凌同的女儿。
老百姓最恨贪官,何况窝藏罪臣之女是要被牵连的,庄头夫妻当天就跑去盛京城大理寺把“凌悠悠”告发了。
大理寺卿想得多些:虽然说圣旨赐婚不可和离,但临王身为今上的亲弟弟,有些事旁人做不得他却做得。今上病重的消息临王必然知晓,若是他当真厌弃了凌悠悠,这时候和离或者休妻都是极好的机会。
圣旨赐婚不可和离只是大家的默认的规矩,却不是写在法度里的东西,主要是这样做太不给皇帝面子,小心日后皇帝给你穿小鞋……现在今上病重可没有功夫管这等事情。
碍于“凌悠悠”身份特殊,大理寺卿还亲自带人去问讯“凌悠悠”,却顺利从楚楚房中搜出了和离书,确认了临王已经与凌悠悠和离的消息。
且和离的日期……如此巧合,由不得大理寺卿不往政治阴谋上想。
也许流放只是表面的仁义,今上是想要斩草除根呢?
不论如何,秉公执法总是没问题的,凌悠悠必须捉拿。
临王虽留了人保护楚楚,可两个暗卫即便对付得了十几个官兵,也不可能光明正大与大理寺作对,只能眼看着大理寺将凌楚楚带走,商议退后再伺机把人救出来。
左右凌府的女眷只是判了流放,不会有生命危险也不会遭到刑讯逼供。
说来大理寺卿也是个人精,凌悠悠好歹是临王的前妻,没有明确听见临王亲自表态前,他也不想将事情做绝,所以给“凌悠悠”留了一线。
楚楚在大理寺的监狱里住了两日,有床有桌有椅,花钱买通狱卒来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