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尊敬和依从,如果我们掌握了印章,我们就可以在博物馆里展出这件宗教图腾标志物,可以预计将会有大量的牧民慕名而来进行观赏甚至是朝拜,到这个时候,咱们可以利用讲座等方式来号召牧民把各自家中存放的文物都放到图腾印章的旁边来共同尽飨人们的朝拜与礼遇,这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做法可绝对不是凭借金钱的力量所能实现的。我觉得找到印章本身不是目的,而通过印章的隐权力进而实现以小博大才是根本。云飞,我觉得踏入石门很容易,但是找到陪葬品尤其是印章以后的事情更为复杂多变,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我等着你作出决定。”
(四)
听了青格勒图的话,我就像接到卓云电话以后的感觉一样,云遮雾罩,一时不能理清思路,但是凭借直觉,我知道现在阻挡任何人前进的脚步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况且,我也说服不了我自己了,我要为传承和发扬蒙东文化尽一份力。
“好吧,我尽自己的能力和你们一起进入主墓室吧!”我咬咬牙,态度十分坚决,“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乾隆皇帝的地宫我们不是也进去参观过了吗?我觉得发掘一处历史遗迹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啥也不说了,走!进去!”
厚重的石门在跨越千年之后再度被打开,在一束黄光的照射下,鲜卑王巴音诺敏的主墓室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石门内部是一个大厅,高墙横拱,整座主墓室的面积大概有三四百平方米左右,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几根粗大的石柱顶天立地,承载着厚重的封土层与历史的信息。在高挑宽敞的大厅中央是一座小巧精美的六角亭子,亭子周围全部由竖立的窄长小门组成,我数了一下,这么小巧的亭子竟然有四十八扇门,我猜想这大概就是八面来风的意思吧?
整座大厅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道,里面和我们刚才进入的存放石椁的那个墓室一样空荡荡,除了小亭子以外就没有其他任何的东西了,我很纳闷为什么巴音诺敏耗时耗资巨大来建造如此庞大的墓室,却几乎没有什么物品陈列在里面,难道鲜卑王族崇尚简葬的传统早在鲜卑王时代就已经形成了?那么既然崇尚简葬,似乎也没有必要建造规模如此宏大的墓厅吧?
老黄的注意力完全被小亭子吸引住了,这不怪他,因为除了小亭子以外就是光秃秃的大理石墙壁了,对于墙壁上面的精美图案以及文字,我猜老黄或青格勒图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兴趣。
青格勒图小心谨慎地慢慢拉开小亭子的一扇檀香木门,我们凑近观看,小亭子里面没有我们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