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一般的“意大利脆皮雪糕”。
距离,五百米,豹子们开火了。二十一辆豹子不算很多,但其火力对于十辆“脆皮雪糕”和躲在他们后面用沙包堆起来工事群中的意大利士兵来说,却也绝对不是吓唬人的。
豹子的发射速度,因为其自身内部装载了火炮装填系统,使得每个装填手经过三个月训练,都能让其一分钟内装填上两发炮弹。
从五百米距离上,每行驶一百米,豹子便会倾泻出一轮炮弹,直接让又是五辆“脆皮雪糕”变成废铁不算,还将其后面工事中至少上百名意大利士兵炸的非死即伤。
三百米,李光野的7号车做为尖兵车,终于紧随在两辆豹子中间的后方冲行到了最佳射击距离上。他闪电一般地用右手扭转车体炮塔方位,将炮口对准了一辆还在向豹子们反击、却没有一发炮弹能炸到豹子们的意大利自行炮。
“小刘,启动自动装填系统。”快语一声令,通车的多职于一身的刘海舟接令迅速按下了他面前一排电子器械最左边机器上红色按钮。
伴随着一阵“咔咔”声响,阿玛斯上的90毫米自动装填系统,将第一个弹夹、四枚炮弹全部送入到了炮膛滑线上。
自动装填?看上去很是超前,也确实是唐朝最为自豪、最为满意在装甲兵部队中的革新技术。而这项技术的理论上唐朝提出来的,真正做成现实的却不是那些军工专家们。是谁呢?正是李光野的亲爹、一个十四年军龄的汽车修理兵李大山。
当初唐朝提出自动装填设想后,许多军工专家玩科技的反被科技给扼杀了灵活的思维。他们只想着单纯地去围绕着安西先进的电子技术,去搞完全电子式的自动装填。结果,弄了三年多,连续搞出了二十多种失败的玩意出来。
作为一个十多年都在西北军、共和军,如今已经是二级军士长的李大山,在不断看到儿子部队装填系统失败后先是跟着着急、后来因为着急而开始自行研究相关资料。很快,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他便根据安西电子技术目前能够达到的水平为基础,设计出了45度角倾斜式弹道装填线、以及滑落塞入式装填理论。
理论,需要结合实际。当李大山在第十二集团军内部刊物上,大胆地将自己一个大头兵所设计出的图纸、理论发表出来之后,被当时的该集团军司令员,唐家的公子直接送到了唐朝的案前。
唐朝是什么人啊!两个时空里生活过,又有小猫不时在那灌输着另外一个时空也在同步演进着的科技知识。什么东西真有用、什么东西是摆设,到了唐朝面前还能看不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