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时旗舰为首,炮口焰亮成一线,十几团硝烟升上天空。
实心弹飞进大埔港内,在耗尽动能前碾碎遇到的一切。
三艘臼炮战舰发射的声势最大。
10寸臼炮连底座重达3吨,固定放于船身前部靠近中央的位置,甲板下的承重结构很坚固。
在炮长命令下,所有炮兵面向臼炮。
四名炮手拿起铁制杠杆,插入炮座槽口,调整炮管至竖直。
装药手填入火药,用通杆捣实。
这种新型臼炮与旧炮最大区别在药室,由圆柱型药室改为圆锥型室。锥型药室稳定了作用在炮弹表面上的推进力,提高射程的同时增强了火力。
4名炮兵抬起带铁钩的炮弹,小心翼翼地放进炮膛中央,炮弹重49公斤,十分沉重。
原有的臼炮需要分别点燃炮弹引线和火炮引线,新型臼炮给炮膛装了支撑结构,在药室与炮弹之间留下游隙,火药燃烧的火焰通过游隙足以点燃炮弹引线,这样发射过程就简化到一步,安全系数大为提高。
炮长用尺规测量射角,炮手根据炮长的命令用杠杆调整炮身。
一个炮手用装满湿泥土的布包封住炮口,另一个炮手急忙用扫帚清扫臼炮周围的甲板,确保没有散落的火药。臼炮发射火星四溅,万一有火药落在甲板上,可能会发生事故。
炮长最后检查炮弹是否在炮膛中央,没有问题,命令所有人后退。
点炮手左脚后退一步,右膝向后弯曲,右臂向前伸展,火绳悬于火门上方30厘米处。
“放!”
臼炮击发,灼热的火焰从火门喷出,如果不小心,甚至会灼伤点炮手的手臂。
49公斤重的炮弹飞出炮口,轨迹呈抛物线,落进大埔港。
爆炸的火光后是一声巨响,鲜红的火光中,几根房梁带着杂物飞上天空,清晰可见。
榴弹一发发射进大埔港,爆炸的火光倒印在河水中,就像节日的焰火。
科蒂尼奥高估了鞑靼军坚守的决心,一个小时后,大埔港守军溃散。
第1团的金雕军旗在大埔港升起,被硝烟染黑的军旗在火光中随风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