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调出5000人,分乘100艘大小沙船,从海州沿海开始,一路裹挟盐户渔民。守序率领战舰和20余艘尖底海船在外海行驶。外海船队和近海船队之间,依靠几艘沙船接力传递信号旗。如果能见度不够,两边还会互派沙船直接联络。
外海船队在盐城附近海域游弋了两天,等邢夫人撤回来。通报的信使说盐城百姓守卫甚严,邢夫人等没有攻城,只扫荡了四关。
过盐城,进入扬州府。兴化和如皋二县临海,盐场甚多。两淮一共30座盐场,每年课税300万,几与北运漕粮相当。淮北5座盐场用晒盐法,淮南25座盐场均用煮盐,全部在册盐丁约有4万余。
盐丁灶户是明朝劳役最重的阶层,除了少数富灶,多数人都是衣不蔽体的赤贫。与农民比起来,灶户的组织要严密的多,在战争中,流亡的人口比较少。明军一路扫荡,到长江北角吕四场时,明军掳获了一万多青壮男女,有盐户有农户也有流民。
回到崇明岛,守序立即开始编组返航船队。守序与沈廷扬一起,凑出280多艘海船,岱山岛、衢山岛、泗礁山全部搬空,一共6万余人南下台湾。按照分配,台东纵谷平原与台北各一半移民。
这是台湾接受的最大一波移民船队,守序抽出梅尔维尔号、罗浮号、西礁号、浈江号、鉴江号,共5艘战舰组成护航队,交由哈里斯率领。陆军大部和小袁营一起撤离,随船押运。
参与护航的还有沈廷扬新建的一只明军。沈廷扬分到了1000多在云台山的散兵游勇,他将这些兵和在崇明新招募的2百人合并凑到1500,交由前白洋河参将沈通明率领。
沈通明是淮安卫人,万历44年武进士,勇力闻于两淮。扬州失守后,沈通明回了老家居住。田仰、沈廷扬和张鹏翼南撤时,沈通明将妻子全部托付于田仰,当时已有死志。后来建虏追捕沈通明甚严,却被他用一张硬弓杀出重围。
与沈通明一起的还有,熊文昌、章国武、翁万裕、蔡崇国、孙秉法、夏有光、张应龙、汪之斌、孙弘、史惟华、翟天葵、詹大刀、徐太寰,从沈开始,均是史可法余部,武进士武举人一堆。其中有些人是从扬州城突围而出,有些人当时在扬州外围战斗。江北沦陷后,他们内心极度失望,没有加入其他明军,几乎全部出家为僧了。
沈通明是沈廷扬在淮安办漕粮海运时的旧识。在沈通明的建议下,沈廷扬在崇明为史可法举办一次规模很大的祭祀活动。用几个月的时间,召集了这批明军的精英军官。这批猛人很快就分拆消化掉了分给沈廷扬的千余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