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突然间成神了?
结果自然是大家想多了,李凡不过是换了一个思路,他决定要逆向思维,反着推导!
也就是,先观察折纸艺术品,再由折纸艺术品,确定折点设计图!
用手轻轻托起一号折纸艺术品,这是一个“大象”,李凡轻轻转动,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确定表面折痕!
微合双眼,冥想空间中,“大象”的空间3d构型一点点被肢解开,象鼻子没了、象身子开了、象蹄子散开……空间3d结构被拆解成了一张充满着折痕的方纸。
紧接着,折痕消失不见,只保留下来了折痕与折痕之间的交点。也就是,李凡将艺术品还原成了折点设计图!
而这,仅仅用了30秒!
由“未知”猜想推测“未知”,难于上青天,李凡转换方法,从剖解已知3d结构入手,则将这个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当然,因为李凡的思维模式易于常人,对他来说很简单的事儿,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一点儿都不简单。
以此方法,李凡从编号1走到编号10,又从编号10走到编号20,这整个过程中,现场所有观战的人都是懵逼的,完全没理解他究竟在干嘛!
大家还在疑惑中,他究竟在那张折点设计图上看到了什么非常明显的特征点?
直到李凡观察到编号30的时候,doctor陈还信誓旦旦地分析呢,“李凡之所以扫了折点设计图一眼,便能去折纸艺术品中寻找目标,一定是发现了折点设计图中非常明显的特征点,这个特征点一定给了他独特的灵感。”
雷哥问道:“那他为什么要按照次序依次观察艺术品呢,他们两个人之前都是将大量时间花在折点设计图上,而观察艺术品基本上都是扫视的。”
doctor陈挠了挠头,“……”
时间飞快地流逝着,杜鹃完成了第四个,第五个,直到她完成第六题的时候,李凡才观察到第95个艺术品,而他还只完成了3个题而已。
可怕的是,时间只剩下了最后13分钟。
现场观众一片沉寂,完了,李凡输了!百分百输了!50分钟过去了,李凡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观察艺术品上面,而他在这时间内,根本就没完成这一题啊!
15分钟,15分钟你李凡还能连追3题?要知道,之前你平均一道题的时间可是耗时20分钟啊!
计时器倒计时开始,滴滴滴地响个不停。
而杜鹃在看到第七个题的时候,她望了一眼舞台中央的李凡,她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赢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