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俱乐部的教练,很多都和国际脱轨,完全不知道现在主流战术思想是什么,我觉得俱乐部不仅要外援,还要外教。”
姚认真的听,他只知道今天陈放有话说,但没想到是先炮轰cba。
陈放有资格炮轰吗?其实没有,因为他不是局内人,作为从未打过cba联赛,也早已经跟体委断了关联的人,指责国内联赛的问题是不行的。
但只要往大的方向想,陈放有,中国球迷也有。
如果本土联赛培养不出足够好的球员,那在国家队层面上,就意味陈王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中国球迷也有,因为他们会收看,打得太糟心,被其他国家的球迷嘲讽,都会怒发冲冠感到被羞辱。
于是姚沉默着,于嘉也不知道怎么接话,就听陈放道:“请原谅我的直言,我刚过21岁,或许我在国家队还要待很久,我希望国家队变得更好。”
这句话也让姚没了反驳的心气,他点头:“这个过程会很艰苦,但始终要以这个方向去努力。”
于嘉也趁机换话题:“陈放,您是完整的经历了美式篮球的从低到高的筛选过程,你觉得中美在这方面,区别是什么?”
“差距很大,目前来看。”
“美国已经把整个人才筛选机制做到极致了,如果说全盘照搬,其实不现实。”
“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就是学校。”
“美国的高中私立居多,所以在资金投入上很大。学费、社会捐赠、校友捐款,能让学校在很多运动类别上,投入精力。”
“公立学校很难出现人才,因为有点天赋都被私立吸收了。”
“然后通过各种联赛,自然筛选出出色有天赋的,以此类推,而nba作为最上层的承接,年复一年的吸收最后的竞胜者。”
“中国这方面就做不到,即便照搬,也很难保证这个量,更何况我们缺乏基层有资质的教练,你不能指望一个自己都不懂职业怎么铸就的教练,能培养出一个职业来。”
这句话,是对姚说的,而姚也若有所悟。
“那按照您来,你会怎么做呢?如果和姚换个位置。”于嘉算是开了玩笑。
“我吗?”陈放倒当真了,他低头思索了下,抬起头看了姚一眼。
“另起炉灶,发动群众,重建一个球迷高度参与的超级联赛。”
姚惊讶的同时更加认真,这算是陈放第一次接玩笑性子来表达自己的理念。
“现有的俱乐部跟球迷的参与度不高,我们不是美国,没有那么多中产阶级,nba的老板可以依靠中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