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
陈王的上下场时间是由他自己来判断,这个不是陈放来说,是安迪提出的。
在南加大,在快船,陈放都享受这个球场特权,这并不是因为陈放厉害,而是陈放作为战术的制定者的特权。
由他来判断上下场时间,更合适。
陈放摇头,他看出波兰还在抵抗,还没放弃,现在分差15分,还并不是他下场的好时机。
一下场,波兰释放出多余战力,防守等级就上了个台阶,这就不利于队友通过机会来找比赛感觉了。
而看到陈放依旧在球场上,其他人都换了个遍,这让段冉有些焦急,于是他斗胆问杜锋:“杜指导,陈王一直留在球场,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杜锋虽然人不在教练组,但关于陈放的特权,却是知晓的。
一转念,便猜出七七八八。
“波兰现在距离断气,还差最后一口,陈王是看准了这个,持续施压,务必不让波兰有喘口气的机会。”
话音刚落,全场再次爆发出喝彩欢呼声,赛场上,陈放慢慢后退,在他前方几米外,是两个面如死灰的波兰球员。
斯劳特和马特乌什。
回放把这次陈放的得分,进行重现。
陈放侧翼上提,进行无球跑动,在沈梓捷挡拆的帮助下,获得球权,他马不停蹄,蝴蝶穿花从包夹过来的斯劳特身旁掠过,往里继续猛扎进去,然后突然在罚球线附近合球干拔,命中自己的第9分。
整个过程也就三秒,却在高频速率下,连过两人,并且在对方中锋扑脸下,颜射对方。
尽管在这次得分前,陈王已经有段时间没接球,可一旦接球,就形成必杀得分。
这就是陈放要灌输给波兰队的,要么你们来两个人守着我,要么我一拿球就要得分。
这种艰难的选择,不仅让教练痛苦,球场上队员,更是如此。
陈放的得分,让本来已经把专注力放在协防其他人的斯劳特,又不得不回到包夹策略中,尽可能由他来切断中国队给陈放的传球。
于是,其他人,如鱼得水,畅快的打起了4打3的游戏。
当然,波兰队不会这样放弃,主教练迈克泰勒不断用混合战术来试图解决问题。
用犯规战术来延误陈放的得分,用更针对性的防守来有目的防守,往往会选择放开蓝领球员,突然性包夹持球人来破坏中国队的战术。
在进攻中,选择更简练的方式,大量的外线投篮和强突篮下造犯规,来追分。
于是安迪的作用凸显出来,他甚至站到球场边,带着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