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顺其自然的路?
昨天的发布会,有一句话是说谎了,那就是记者问夺冠的感觉,陈放并没有像说的那样,上瘾。
反而心里空荡荡的,自己魂回高中,这五年似乎太忙碌了,心里有很多目标和想法,可这个时候,仿佛都没了兴趣。
可不能这样,我可不能让大家失望!陈放自我振作一番,随后又感慨起来。
我果然还不是一个热爱篮球的人,就像某人,看上去是巨星,其实是才华横溢的演员,精明算计的商人。
那我到底是什么?
陈放陷入沉思。
手术结束后,陈放把康复交给了老天爷,他不会刻意去寻求必须赶在世锦赛前就能打球,这从头到尾就不是他考虑在乎的事。
当然不是因为不爱国,陈放总觉得爱国这个事,过于空当泛泛。
到底怎么做,才算爱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陈放一直觉得爱国最简单,没有那么复杂,所谓的理性爱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理性、爱又是感性产物,国是巨大的人类群体代名词,三个词组合在一起,本身很矛盾。
在陈放得知自己受伤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世锦赛。
总冠军是自己终生的执念,而为国效力是你某个才艺技术已经是世界拔尖的时候,必然产生的结果。
要么去,要么不去。
去不了,不强求。
去了就全力以赴,能拼出什么成绩,都没有遗憾。
这也是陈放选择做手术的原因,用最快康复的方式,来尽力。
即便如此,陈放也做好了被怀疑,被骂的心理准备,不止是球迷,还有官方层面上的。
从一个球迷的身份,重生走到现在,陈放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本心。
每一个爱篮球,爱祖国的中国人,都会期待自己上场,无论是买票现场看他,还是在电视机前,手机前。
国人参与世锦赛的热度,必然和自己能否参加有巨大关联。
他只想给球迷打球,只想为祖国的篮球事业做出贡献,而不是冠冕堂皇的说着类似的话,其实综合考虑太多上层的因素。
尽管他非常清楚,巨大的球迷基础里,有非常多容易转变立场态度的人,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球迷,更看重你的结果,而不是你的付出。
在竞技体育里,结果不行,付出再多也白搭,没人感动,没人在乎。
菜是原罪,这个价值观,最适用于体育。
这一点在奥运会上,最突出明显。
很多项目的运动员,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