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确实想了解一下京西府近况,以及京西府的发展态势。
众人在府衙内坐定,吴若凛不敢耽误,立刻开始介绍情况。
赵圭的一万八千亲卫营,被安排在了城外驻扎,城内因京都城搬迁,已经人满为患了。
根本住不下更多的军队。
为了给皇上腾出更多的地方,吴知府还将一部分从京都城迁移过来的百姓,再次用船,运到三江府去。
还有好多原住民,被迁移到了附近的县城,为此,官府还补贴了不少银两。
就算如此,皇宫内住习惯了的人,仍然很不满意。
在京都城习惯了皇权最高,任何从宫内出来的人,不论是宫女还是太监,甚至一般护卫和干杂活的下人。
都是一副颐指气使的态度,到哪儿都需要特权,特殊对待。
眼下,这么一千多皇宫出来的人,包括皇亲国戚,搅扰得整个京西府城内,十分不安。
百姓怨声载道,官府诚惶诚恐。
许多明文规定的章程,都被打乱,官府也无法执行下去。
吴若凛是大宗进士出身,自然奉皇家权力为最高,没有林丰在,他也无法处置这些皇帝身边的人。
府衙前的百姓,便是一例。
几个住在外面的宫内太监,在酒楼吃醉了酒,仗着自己的身份,想吃霸王餐。
酒楼老板哪里会依,眼下是京西府,法治社会,怎可由着他们乱来。
谁知,上前阻止的酒楼老板和两个伙计,被七八个太监一顿暴揍。
本来这几个太监在宫内地位不低,平日里好吃好喝,住得也好,待遇更是高出其他太监宫女很多。
可是,自从撤离皇宫,吃住都差了太多,也没了月米,公费钱,更别提恩加银了。
心情本就不好,又喝了些酒,动手后,越打越来劲,什么板凳碗碟子,都上了手。
结果就把人打废了。
死了一个,重伤两个。
官府也及时赶到现场,拿住了八个太监。
谁知,第二天就有宫内的人来到府衙,直接出示了皇上的手谕,要求放人。
此事上报到知府吴若凛。
面对皇帝的手谕,吴知府能说啥?
只得下令放人。
今日府衙门前的这些喊冤百姓,便是酒楼老板的家属,和两个伙计的家人,再加上亲戚邻里朋友,凑了四五十号,一直在府衙前跪了好几天。
这还不算那些已经递上诉状的百姓。
都是受到了宫内的欺负,不是买东西不给钱,就是人被打了,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