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仓问题上英雄所见略同,不过一个在明处,大发议论;
一个在暗处,不显山,不露水,埋头实干,不事声张—李家诚已在收购九龙仓股票。
与此同时,刚刚在香江成立不到半年的“刘氏海外投资”在刘述栋的指挥下也开始秘密进场。
几年后,李家成与刘述栋以及包宇刚这些大佬聚会。
他说起了当年要不是成全他们二位,九龙仓说什么他也要分一杯羹。
李家成说,当年他曾多次设想,若由他来主持九龙仓旧址地产开发,绝不至于陷于如此困境。
自从长江上市,李家成诚在兴建楼宇“售”与“租”的问题上,奉行谨慎而灵活的原则。
若手头资金较宽裕,或楼市不景楼价偏低,最好留做出租物业;若急需资金回流,加快建房速度,楼市景气楼价炒高,则以售楼为宜。
李家成真正发迹,是靠地产股市。
他当初看好九仓股票,是因为该集团不善经营造成股价偏低。
精于地产股票的李家成,算过一笔细账: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仓股市价在13~14港元之间。
九龙仓发行股票不到1亿股,就是它的股票总市值还不到14亿港元。
九龙仓处于九龙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按当时同一地区官地拍卖落槌价,每平方英尺以6000~7000港元计算,九仓股票的实际价值应为每股50港元。
九龙仓旧址地盘若加以合理发展,价值更是不菲,即使以高于时价的5倍价钱买下九仓股也是合算的。
基于这种考虑,李家成才不动声色,买下约2000万股散户持有的九仓股。
这时的包宇刚还没正式进场,不过“刘氏海外投资”却拥有庞大的资金。
不过为了不打草惊蛇,“刘氏海外投资”也只是一点点的进行抢购散户手中的股票。
等李家成发现有人跟他一样抱有同样目的时,“刘氏海外”已经收购了大约27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比李家成手里的还多。
这个数目,无论对李家成,还是对怡和,都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界限。
李家成这人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一面秘密调查这家突然出现的“刘氏海外投资”。
另一方面,还通过智囊了解到,一贯被称为怡和两翼的九仓,与姐妹公司置地在控股结构上并非平等关系。
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仓,置地拥有九龙仓14.5%的股权。
现在李嘉诚吸纳的九仓股,约占九仓总股数的17%。
李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