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端,拣一只放在碟子里,刘竟斋把蟹盖子一揭开,“嘿!真是满黄儿顶盖肥!冲这个黄儿,喝上太行一壶,没有问题。”
这吃螃蟹,有一整套“家伙事儿,饭馆和像样儿的人家都有此准备。
它是木制的有三寸碟儿大,有三四分厚,一块小木墩和一个小木锤子,有四寸多长,筷子粗的把儿,比大拇指肚大不多的一个小木锤子。
刘竟斋面前刚蒸好的螃蟹,是蟹壳红亮,蟹肉饱满。
他一边品酒,一边吃着蟹黄蟹肉,蟹黄的鲜香与酒香交织在一起,令人陶醉。
吃了蟹黄蟹肉,而剩下的两只大螯、八只横行的腿,就要用到上面那套“家伙事儿了”。
把蟹鳌蟹腿它放在小木墩上,用小木槌锤碎了硬壳壳,蘸上姜汁儿醋,美极了!
钟小伟是个急性子,他不喜欢用“家伙什儿”慢条斯理地吃螃蟹,觉得费劲,累的慌。
就喜欢吃大舅妈做的“辣炒全蟹”,再从冰箱里拿出来一瓶“北冰洋”,大口地喝,大口地吃,那样才觉得痛快。
喝着刘家庄的酒,吃着刘家庄的蟹,这便是如今燕京老百姓入秋前后最惬意的享受,仿佛将整个秋天的丰饶与美好都浓缩在了这一口上。
这四九城的老燕京人,自古以来就在即将入秋或者入秋后有“吃秋”和“尝秋鲜”这么一说。
老燕京认为这时新下来的蔬果河鲜最富于营养,应该抓住时机多吃一些。
您别说,这种观念还真与现代营养学讲究的“吃应季食物有利健康”暗合——而螃蟹就属于“尝秋鲜”的首选食物之一。
自刘家庄的“胜芳蟹”声名鹊起以来,历经三十余载的精心培育,这款美味已深深植根于燕京人的味蕾之中,成为他们品尝螃蟹时的首选佳品。
如今,刘家庄的“胜芳蟹”已蜕变为京城的一张璀璨名片,其美名远播,不仅令本地食客趋之若鹜,更吸引了无数远道而来的外国游客。
这些外国游客在燕京的行程中,若未能一尝刘家庄的螃蟹,就如同错过“全聚德”的烤鸭一般,心中难免留下些许遗憾。
“胜芳蟹”的独特风味与精湛品质,早已跨越国界,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
它不仅代表着刘家庄的物产丰富,更是中华美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每当金秋时节,蟹肥膏黄,刘家庄的“胜芳蟹”便成为连接中外食客的桥梁,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秋风飒爽,霜重蟹肥,农历七八月间,这正是吃螃蟹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