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趸之一。
离开朱雀大街,转入城南的工坊区。
这里少了主街的繁华,多了几分烟火与汗水的味道。
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木屑、煤炭和油漆的气息。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声、机器轰鸣声交织成一片。
林臻在一家挂着“精工坊”招牌的铁匠铺前停下。
铺内炉火熊熊,热气蒸腾。几名赤膊的工匠正挥汗如雨,敲打着一块烧红的铁料。
铺子一角,摆放着几件新奇的铁器:一个结构精巧的齿轮组,一个改良的蒸汽阀门,还有一架小型的纺纱机模型。
“掌柜的,生意不错啊。”林臻走进铺子。
掌柜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皮肤黝黑,肌肉虬结,正专注地打磨着一件铁器。闻声抬头,见林臻气度不凡,连忙放下工具,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托您的福,还过得去。郎君想打点什么?”
“看看这些新玩意儿。”林臻指着那些铁器。
“哦,这些啊。”掌柜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都是按格物院新出的图纸打的。这是改良的齿轮,传动更顺滑。这是蒸汽机用的安全阀,防爆的。这纺纱机模型,加了飞梭,效率能翻倍。”
“格物院的图纸好用吗?”林臻问。
“好用!太好用了!”掌柜眼睛发亮,“以前打铁,全凭经验,瞎琢磨。现在有了图纸,尺寸、角度、材料,清清楚楚。照着做,省时省力,做出来的东西还精准。听说格物院还要开匠作学堂,教我们看图纸、算尺寸、用新工具。我打算让儿子去学学,将来吃这碗饭,光有力气不行,得有脑子。”
“不怕学了新东西,抢了饭碗?”林臻问。
“怕啥!”掌柜爽朗一笑,“手艺在身,走遍天下。学了新东西,能打更精巧的物件,接更大的活。你看隔壁机巧阁的老刘,接了焚雷司的订单,做电报机零件,那工钱,翻了好几番!”
正说着,一个年轻工匠拿着图纸跑进来:“师傅,您看这个轴承的尺寸,是不是有点问题?”
掌柜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嗯,内径公差标小了。按这个做,装不进去。得改。你去格物院设在城南的技工咨询处问问,看是不是印错了。”
“好嘞!”年轻工匠拿着图纸跑了。
“现在方便了。”掌柜对林臻道,“有啥不懂的,直接去问。不像以前,闷头瞎干。”
林臻微微颔首。格物之学,正通过图纸、学堂、咨询处,悄然改变着底层工匠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技术的普及与提升,是新政惠及民生的根基。
离开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