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方可为百姓谋利。
张先生回他,因为天成帝只想要他这名声,召他入朝堂,不过是当一翰林供奉,陪侍皇帝左右,为他写诗赋文章吹捧功绩。
李昕沉默了,这确实是天成帝能干得出来的事,难怪张先生不愿应召。
张泰清匆匆应付了李昕几句,眼睛盯着地上的藤蔓舍不得挪眼:“这就是天女娘娘所说的三大救灾粮之一,红薯?”
李昕:“不完全一样,当地人称之为‘甘薯’,口感、味道、产量都远不如天人的红薯。”
张泰清回:“这也正常,天女娘娘说过,她们国家的作物都经过选种培育。”
面前的红薯地面积并不大,李昕的手下偷偷带回来的红薯藤本来就不多,不过等这一批红薯收获了,就能有更多的种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泰清心头火热,真是来对了。
又问及红薯的收获时间,李昕这段时间翻阅了不知道多少农书,也亲自下田耕种,说起来头头是道:“红薯成熟需三到四月时,下个月,或下下个月便能收获了,我们打算下月中旬先收一藤,看看长势。”
“好!”张泰清算着时间,也没多久了,他恳切地跟李昕说:“届时请李大人务必叫上在下。”
李昕欣然应好,两人对着一小片红薯地流连忘返,看得比自己的心肝儿还珍重。
……
被开门声和床铺轻微的晃动惊醒的时候,薛皎睁眼,盯着灰蒙蒙的帐顶发了会儿愣,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在何处。
抬腕看了眼时间,马上七点。
昨晚夜聊到十点多,然后各自躺下也没立刻睡着,陈新晴的床铺没装床帘,薛皎睡觉的时候,底下还有光。
既然醒了,就不睡了,薛皎轻手轻脚起床。
陈新晴戴着眼罩又睡着了,可能刚才去上厕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床也安安静静的,室友们都还在休息,薛皎找出洗漱用具,洗漱完回来,背上包轻轻带上门。
这个时间还有些早,但学校里已经渐渐热闹起来了,有晨跑的,早起读书的,哪哪都透着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连带着薛皎心情也更好了。
到了宾馆,薛青山和冯英也都起床收拾好了,薛珍换了一条新裙子,得意地展示给妈妈看。
“我下午要回学校体检,中午吃不了。”薛皎跟爸妈说。
女儿不能一起吃,那铜锅涮肉也不香了,冯英问:“你定的那个位置,能改晚上吗?”
薛皎联系店里问了一下,改到了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