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就看低了。”
“要真有个项目,只差几个图纸、几套机床就能推出来,我们市里是喜事、你们厂里是贡献、技校那边是实训机会,这么好的三方合作平台,谁不想试试?”
陈露阳眼皮轻轻一跳!
好家伙……
自己这师兄偏心偏的太明显点了!
这也太明目张胆了。
梁仲维翻了翻手里的会议记录,眼镜架微微一抬,语气收紧了些:
“现在学生等着实习、任务等着落地,厂里人手紧张,学校也不能空喊改革。现在由我牵头,先提几个初步建议,各单位照实表态。”
他抬头看向第一机床厂:
“林彬同志,咱们这次任务多、标准高,我建议第一工业技校继续跟你们厂配对试训项目线,重点围绕数控底座加工和主轴定位件打样。”
林彬点头:“可以,我们认可。”
吕世昌也干脆:“我们随时可以出学生进车间。”
“好。”梁仲维在纸上打钩,接着道:
“第二组:西山机械厂对接机电技校,以‘标准连接件协作打样’为目标,试点学生随产线转动。何厂长?”
“我们没意见。”何大华声音洪亮,“我们这边随时接人。”
程为也立刻附和:“我们老师已经准备好了带教流程。”
梁仲维接着点名:
“电气设备厂这一块,建议安排宣宣技校做插拔件打样试岗;锅炉厂和西郊农机技校可以继续现有的炉管预装实训,延伸到热交换组件。”
现场“咔咔咔”笔记声一片,各家都在记接下来的搭配。
就在所有人都开始进入“落实阶段”的时候,陈露阳的修理厂仍被晾在一旁,没有人主动提起他。
梁仲维翻过一页,语气一缓,特意加了一句:
“至于劲霸修理厂这个‘通用标准件试制项目’,我们经委也认可是一个探索方向,但考虑到项目还在推进初期,不强制分配,建议由修理厂自主与感兴趣的技校联系。有没有哪所学校愿意对接一下?”
他语气放得很平,但全场的气氛一下就变得微妙。
几位技校校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梁仲维笑了笑,看着陈露阳道:
“陈主任,你自己说两句吧,看看你需要什么样的学生,需要多少人,怎么安排。”
陈露阳开口道:“我们劲霸修理厂人手、设备有限,车间条件不足,没有成规模的车床资源,也不具备系统性生产能力。”
“所以我们这次项目的推进方式是由我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