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亮了,整个人又坐起几分。
“那当然!这大家伙的积极性都是被你带动的。”
崔少杰干脆推了推陈露阳的胳膊。
“走啊,下去学会儿!睡这么早干啥!”
陈露阳马上拒绝:“不学了,今天我睡个觉,明天的!”
“明天我再跟你们学习去。”
崔少杰不依不饶:“这学习向来都是学无止境、只争朝夕,你怎么还给自己放假呢!”
“走吧,看小半小时也行!”
陈露阳是个不扛劝的。
崔少杰劝上几句,陈露阳就有点躺不住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天天翻译康德黑格尔,把经济系原著手稿的进程都给暂停了。
现在弄完了哲学系的项目申请材料,确实是该回头弄弄本专业的东西了。
毕竟项目的钱,是投给修理厂的。
翻译手稿的钱,那可是进自己小兜兜的。
一想到钱,陈露阳躺不住了。
“走!学半小时去。”
一个鹞子翻身!
陈露阳起身下床,拿着书和稿纸跟着崔少杰出了宿舍。
到了走廊,
陈露阳惊讶的发现,自己平日里习惯学习的好地方竟然还在!
瞧见陈露阳过来,
走廊里其他学习的学生瞥了一眼,继续回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的书本上。
这人呐,甭管认识不认识。
只要你来的比我早,走的比我晚,那就是亲生的学习搭子
我可以不学,但你必须要在。
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和仪式感
……
哲学系的材料送到经济系这天,正赶上连英华被抽调去参加校里的学术例会。
那摞文件就这么摆在了经济系教学秘书办公室的木桌上,
最上面还压着一张鲜红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红头函,显得格外醒目。
教学秘书拿起来翻了翻,愣是没看出门道来,便搁在了一边。
等连英华会议回来,已经是下午五点过半。
“这是什么?”连英华翻起桌上的文件,疑惑问道。
“哲学系送来的,说是修理厂项目的补充材料,还让您和张主任签字审阅。”秘书回答。
连英华眉头微皱,目光定格那封红头文件上。
《关于设立“技术哲学支撑子课题”的联合申请函》
这是啥玩意儿?
连英华拿起那张课题结构补充报告,往下翻了几页。
越翻,脸色越黑。
“技术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