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开口:“我大爷是做翻译的。他可厉害了,会好几门外语呢!”
“文委,以后有机会你俩见一面!”
杜启鸣看向陈露阳道:“你俩肯定有共同语言。”
陈露阳后背一僵。
“……还是别见了吧??”
“咱大爷长这么大也不容易。”
瞧着杜启鸣拉的虚弱的脸,陈露阳内心感到一阵莫名的愧疚。
以后还是对他好点吧……
……
亏了之前陈露阳有存稿,
哪怕这个礼拜他一直疯狂的在翻译哲学系的资料,但是也没有耽误经济系原著编译的手稿提供。
深夜
男生寝室的走廊里
陈露阳再次坐在楼梯间,借着走廊的灯光,认真考虑如何撰写从工具理性到社会结构的论述说明。
第一步!
得起个完美的标题。
陈露阳皱眉思索。
得跟哲学有关,还得跟自己的项目有联系。
要有深度,还要符合时代背景,不能写太出格的论调。
想了想,陈露阳谨慎在稿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实践理性的生成机制:以机械标准化为例的技术哲学考察》
写完之后,陈露阳又在心里掂量半天,
又补充了一个副标题:
《聚焦通用化试验项目,剖析标准化背后的哲学逻辑与实践理性生成路径》。
诶嘿!
这不就圆满了!
陈露阳满意的看了看标题
完美!
第二步
开始写!!!
……
确立了主题,接下来陈露阳如有天助,落笔就是一顿歘欻欻。
这几天,
他翻译了大量关于康德“综合判断”、黑格尔“主观意志对象化”和哈贝马斯“技术系统与正当性”的资料。
所有的概念和哲学理论全都搭建在脑海里。
以理论写一篇服务并结合实践的论述说明简直太容易了。
不到三个晚上,陈露阳就完成了材料论述,连带着自己翻译的相关理论文稿,一起交给了哲学系。
当哲学系众位老师瞧见陈露阳捧着一小摞资料和项目论述进屋的时候,
所有人都惊了……
干特么啥啊!
他们将书给陈露阳,原本以为他能交个三五页草稿,翻译康德的一两段引文就不错了。
哪知道他竟然翻出这么多!?
“这些都是你一个人翻的?”
李正繁嗓子有点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