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呈上。
“捧日军虞候?”
叶肆听见这话,眉头皱得更紧。
就算是上六军,可一个武职虞候,求见自己这个致仕书院山长,所为何来?
你拉稀了,找邻居人美声甜大莱莱离异多年爱穿瑜伽裤喜欢做深蹲的美人妻借厕所?
这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吗?
他心中疑虑重重,一边思索着可能的缘由,一边拆开了那朴素的信封。
没想到,这小小一张的信封里并非一张名帖,而是两封信!
叶肆先抽出第一封展开。
这信纸是上好的宣纸,字迹清雅熟悉。
他定睛一看,竟是昔日自己门下一位已考取举人、如今在蓟州府下福兰镇安家落户的赵姓学生写来的谢师信。
信中多是感念师恩、追忆书院时光的常言,没啥意思。
就在他怀疑这信是来干啥的时候,信末的笔锋却猛然一转:
“……然学生此番修书,非仅为怀旧。
今有捧日军福兰镇衙署虞候张永春张大人,奉旨押粮南下,途经卫州。
张虞候虽为武职,年齿不高,然在任期间,勤于军务,更兼心系黎庶,深得福兰军民爱戴。
今岁秋粮催征在即,百姓困顿。
其人竟慨然以剿匪所得之军粮,均分百姓,助其完税,活人无数!
其仁心义举,福兰上下无不感佩涕零!
学生知恩师素来忧国忧民,最重士人气节与为民担当。
此人虽非士林中人,然其行其德,足堪楷模。
故学生斗胆,荐张大人至恩师座前。
张大人亦有向学之心,或可一晤。学
生所言句句属实,福兰镇监赵罄大人可为佐证,另附福兰镇乡绅耆老联名具书一封,以证其德……”
“福兰镇?均分军粮助民完税?”
叶肆心中剧震!
那群丘八也有爱民之心了?吃米肉吃糊涂了?
他立刻抽出第二封信。这并非信,而是一份折叠起来的、沉甸甸的文书。
展开一看,竟是一份密密麻麻按满红手印、签满名字的《万民谢恩书》!
和前一张比起来,这张纸的纸张粗糙,也破烂了许多。
但那份沉甸甸的情意和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却仿佛带着灼热的温度!
更别说文书末尾,赫然盖着福兰镇监赵罄的官印和亲笔签名!
叶肆捧着这份《万民书》,手指微微颤抖。
万民书这玩意吧,其实含金量并不算高。
一般来说,你想在大周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