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铜臭污及圣听,体统尽失!
其二,为求牟利,竟行竞拍之事,使东宫渐成市侩之所,有损国体!
其三,报刊内容流于浅俗,恐使民风浮躁,不重根本。
长此以往,士不安学,农不勤耕,商愈奸猾,国将不国!
伏请陛下明察,即刻废止此报,或严加约束,使其重归正途!”
这番奏陈,引经据典,言辞激烈,顿时在朝堂上引起一阵骚动。不少保守官员纷纷附和,表示担忧。
龙椅上,李世民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他目光扫过殿内群臣,缓缓开口:“众卿以为如何?”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支持报纸的新贵官员们一时不知如何反驳这顶“有损国体”的大帽子。
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陛下,臣以为王御史所言,乃迂腐之见!”
众人看去,竟是素来粗豪的卢国公程咬金。只见他出列,声若洪钟:“俺老程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俺就知道,这报纸好得很!
没有报刊,俺家那破酒…呃,酒楼里的饭菜能卖得那么好?
陛下您是不知道,现在长安百姓谁不夸朝廷新政好?谁不盼着丰年?这难道不是报刊的功劳?
至于广告,那是太子殿下聪明,用商贾的钱办利民的事,有何不好?
难道非要朝廷花大把银子,层层盘剥,最后事情还办不成,才叫有体统?”
程咬金的话虽直白,甚至有些“混不吝”,却一下子撕开了那层道德文章的外衣,将问题拉回到了实实在在的利弊上。
紧接着,房玄龄也出列,沉稳奏道:“陛下,臣以为,《贞观民报》利大于弊。
政令直达百姓,可有效杜绝胥吏欺瞒,此乃善政。
广告所得,充盈东宫用度,亦可补贴报业,使其长久,减轻国库负担,此乃善财。
至于士林清议,本应百花齐放,报纸提供一平台,使寒门有才学者亦可扬名,未必是坏事。
若说浅俗,教化百姓,正需深入浅出,阳春白雪固然高雅,却难以下里巴人。
臣以为,报纸可行,但需不断完善,加强内容审核,引导正向舆论即可。”
重量级的宰相一开口,风向立刻转变。
魏徵也随后补充,强调报纸需重视内容真实,防止成为谄媚邀宠或攻讦政敌的工具,建议设立审稿机制。
李世民听完各方意见,微微颔首,最终定调:“《贞观民报》乃新生之物,有其利,亦难免有其弊。
然朕观其成效,惠及民生,畅通政令,功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