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胸。他亲临指导,将大致流程告知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匠:
“竹材纤维坚硬,需格外处理。将其斫断、捶裂,与桑皮混合,投入池中,加以石灰水共同沤泡!石灰之力,可助其软化解离。沤泡日久,再入甑锅,大火蒸煮,务必将杂质烂尽!”
工匠们听得全神贯注,虽觉此法前所未有,但太子所言条理分明,令人信服。
他们立刻依言行事,将收购来的青竹破开砸碎,与桑皮混合,投入巨大的石砌池中,加入大量石灰和水,开始进行长时间的沤浸。
数个时辰之后,池水颜色变得深浊,散发出特殊的气味。
工匠们捞出已经初步软化的竹麻混合物,放入特制的大甑锅中,底下柴火熊熊,日夜不停地蒸煮。
蒸汽氤氲中,纤维进一步分离。待到出锅,那原本坚硬的竹材已变得糜烂。
工匠们将其置于石臼中,利用太子设计、由水轮驱动的连杆碓锤进行反复捶打。
“咚!咚!咚!”
沉重的锤击声回荡在工坊里,将混合物彻底捣成细腻的浆糊状。
接下来的步骤便是抄纸,匠人们将得到的混合纸浆倾入巨大的水槽中,用力搅拌,使其均匀悬浮。
然后用细竹帘伸入水中,小心翼翼地将一层薄薄的纸浆抄出水面,水从帘缝滤下,留下一层湿润的纤维薄片。
最初几次尝试,或因浆料配比不当,或因抄纸手法生疏,揭下的纸要么厚薄不均,质地粗糙,甚至难以成形。
但李承乾毫不气馁,重赏之下,工匠们更是干劲十足,不断调整着竹浆与桑皮浆的比例、捶打程度、纸浆浓度。
终于,在一次试验中,当老师傅再次将抄纸帘从槽中提起时,一层均匀细密的浅黄色纸膜赫然呈现!
待其稍干,小心揭下,置于一旁用石块轻压晾晒。
第二日,一张虽略显粗糙,但质地坚韧、表面已颇为平整的纸张出现在了李承乾面前!
“成功了!殿下,成功了!”老工匠捧着那张纸,激动得老泪纵横。
这纸或许比不上最好的麻纸细腻洁白,但其成本之低廉,原料之易得,远超想象!
李承乾接过纸张,用力捏了捏,又对着光看了看,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竹浆提供了充足的纤维和韧性,桑皮则改善了纸张的柔软度和匀度,虽然工艺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已被证实!
“好!太好了!”李承乾当即决断,“即刻以此法,全力生产!
将此前备好的匠人分为三班,日夜不停,沤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