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尚未散尽,朱雀大街上便已人头攒动。
数百名身着儒衫的士子聚集在宫门外,他们或手持竹简,或背负书箱,神情肃穆而愤慨,如同一片沉默的浪潮,将皇城根下的肃杀之气推向了顶点。
“太子失德,辱我士林!请陛下明察!”
一名领头的青衫士子突然高呼,声音划破清晨的寂静。
霎时间,群情激愤,众士子纷纷振臂响应,声浪如潮水般涌向宫墙内。
宫门守卫的金吾卫面色铁青,手中长戟已然出鞘三寸。
为首的校尉厉声喝道:“尔等聚众喧哗,可知这是大不敬之罪?!速速退去!”
“我等为天下读书人请命,何罪之有?”
那青衫士子昂首挺胸,目光如炬,丝毫不惧金吾卫森冷的刀锋。
他向前一步,袖袍翻飞,声音清朗而坚定:“太子无辜殴打崔公,辱的不仅仅是一人,更是天下士子的尊严!
我辈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行的是君子道,岂能容储君如此暴虐无德?”
他话音未落,身后士子群中便爆发出一阵附和之声。
有人高呼:“太子无德,何以承继大统?”
有人则引经据典:“《礼记》有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今太子视士人如草芥,岂是明君之道?”
金吾卫校尉脸色愈发阴沉,手中长戟微微震颤,显然已怒极。
他厉声道:“放肆!太子乃国之储贰,岂容尔等妄加评议?再敢妄言,休怪本将无情!”
可士子们非但不退,反而愈发激昂。一名年约四旬的儒生排众而出,冷笑道:
“将军此言差矣!太子失德,天下共见。
我等非为私怨,实为社稷计!若储君不修德行,他日登基,岂非祸国殃民?”
校尉见士子们寸步不让,面色阴晴不定。
他握紧长戟的手微微发颤,终究不敢贸然对读书人动武,只得沉声道:“尔等在此候着,本将这就去禀报!”
太极殿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听闻宫门外的骚动,他嘴角反而浮现出一丝冷笑。
昨夜李纲的警示犹在耳畔,今日这场闹剧,果然如期上演。
“陛下,要不要臣去驱散他们?”李君羡拱手请命。
李世民摆摆手,眼中寒芒闪烁:“不必。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越好。”
他缓缓起身,负手踱步。
“朕倒要看看,这些所谓的清流士子,背后究竟站着多少世家大族。”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李君羡道:“即刻起,你着手去彻查今日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