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敬,后果你们清楚。”
“整治洛阳街道的事,就这样定了,稍后内阁下旨,责令河南府与太子一起督办此事,任何人不得阻拦,违令者斩。”
杨广说完便看向了杨雄,房玄龄那些内阁大臣。
“诺,陛下。”
杨雄他们立即应下,杨广满意嗯了声,随后才对杨安问:“太子可还有事?有便接着奏。”
“没了,儿臣就这一件事。“
杨安摇头回道,杨广微微颔首,当即看向其他朝臣,问:“你们呢?你们谁有事要奏?”
“启奏陛下,臣有。”
而房玄龄,也在杨广问完后,当即站了出来。
“哦?房卿有事?那便说吧。”
杨广挑眉,房玄龄应声,很快便对杨广行礼:“陛下,臣以及诸位内阁大臣,曾奉太子懿旨兴办官学学堂。”
“如今学堂已经修建完成,虽然不能遍布所有郡县,但我中原各地,却也可以做到每个郡县都有一所。”
“可咱如今却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便是这么多官学学堂,到底该让何人给那些娃儿们授课,又该教他们甚?”
“此事还需陛下定夺。”
房玄龄其实早就想禀报这事了,只是朝廷休沐,陛下与太子也在享受天伦,他就没有打扰。
但现在,既然朝会开始了,他肯定要说出来。
“哦?官学学堂已经修建好了?”
而杨广与杨安,在听到房玄龄如此说以后,也都诧异了番,然后杨安才对杨广建议:“陛下,儿臣以为,朝廷新办的官学学堂,除了要教授四书五经外,还得将算学,天文,地理,农学,格物等多门学科加进去。”
“若是如此的话,咱们不妨成立一个教育署,由教育署负责遴选合适的读书人充当老师,进行培养,同时,也可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编纂书籍当作教材,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杨安对此事颇为看重,以至于杨广还没问他,他就已经将解决方法说了出来。
毕竟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读书的重要性。
而杨广,听他如此说,也当即沉吟道:“嗯,朕觉得此法可行,但这教育署,该由谁来负责?”
相比成立教育署,杨广最在意的还是谁来担任教育署的主官。
因为他登基之初,便将算学纳入了科举范围。
奈何负责监督算学教授的,都是世家大族安排在朝堂的官员,这些人阳奉阴违,导致朝廷的决策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
所以这次,杨广想挑选一个可靠之人担任教育署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