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洋人的软弱。这些本来虽然是事实,但是没人敢说。现在有了《中国时报》,有人带头先说了,自然老百姓就知道了,商人也知道了,京城那些王公贵族家里的下人也知道了。
一种舆论静悄悄的形成,会渐渐影响到上层,压力虽然逐层递减,但是终究会反应出来。
此时,沈云峰也不想将清廷逼的紧了,在所有未来局面中,有一个最为恶劣的局面,就是清廷将粤西给卖了,让英国人来攻打粤西。
此时,咸丰还不敢做出这种划地给外国的事情,但真的要让他感觉到统治地位摇摇欲坠了,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即使他不想,手下那些臣子也会劝他去做。
于是,依莲格格假公济私睡了沈董事长几晚,和儿子毓海享受了几天亲近,再看看自己的小院的建设进展,心满意足的回京向懿贵妃复命。
此次交涉之后,《中国时报》的画风有所转变,减少了一些评论,对欧洲列强的刻画也尽可能不将清廷牵涉进去。这些篇幅都让给了花边新闻。
这些花边新闻来自于京城以及各地一些传言,主角一般都是王公大臣家里传出的风月事,偷情,纳妾,纳外室之类,当然,姓名肯定是隐去的,不过,一看大家猜也能猜到是谁。
花边新闻多了,提高了《中国时报》的可读性,更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了,也让这些牵涉到花边新闻里的王公大臣头疼起来。
咸丰对此置之不理,人家给了面子,不攻击朝廷了,现在刊登一些这些风月事,他才不会再次出面派人去沟通了。
禁报纸还是要禁的,但是禁不掉,大家也都没办法。只是后来传出依莲格格能与粤西那边说上话,有的被搞得焦头烂额的王公贵族就悄悄找来,让依莲格格帮忙,不能把自己家的花边新闻再搞个后续了。
依莲格格非常听沈云峰的话,并不把这种朝廷对她暂时的需要作为一种荣宠,忘记了原来的安排。
每次货来货往,她都想方设法将金银分批运往粤西,载铨留下的一些产业也在悄悄出售,为自己去粤西做好准备。
“丽人堂”也按照沈云峰教授的方法,开始培养职业掌柜,将原本自己一个人掌握的进货联系方法还有销售账目之类的交给她们。当然,成本的账目依然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其中的利润如此之高。
考虑到英法联军会打进京城,沈云峰是给了依莲限定的时间点的,在那个时间点之前,依莲必须要回到粤西来。
叶名琛每期的《中国时报》他都能看到,毕竟广州离粤西这么近,是《中国时报》渗透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