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那块石头,朝着钱晨叩拜道:“我就知道小师傅乃是得道的高僧,此佛亦是佛祖慈悲,感我家孤苦,彰显法迹救我孙女!”
钱晨微微点头。
却是他已经明白,老妇求的是什么了。
若是不以神通救之,不已各种手段扭曲他人的意愿。佛法,不过只是能宽慰其心,缓解痛苦罢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一切心皆有所依,一切相皆来源于相,人出生蒙昧,若是不看见其他人,如何知道‘我’是人?故而有人相,实乃修行第一相。
但若心无依,若心无相,便是空!
世间的人性,并非无源,而是源自于他人,见他人相而生我相,见他人的人性而生我性,故而有人相。
自我也需要依存于他人,若是无他人,便落在空处,若是不能悟空,便会有所索求。
人性某种程度上源自对于他人的依存,我心依存于他心。
故而人性独处的时候能够平静,但和他人困于一个狭小的空间时,却忍不住向他人索取,填补心中的虚无。
有老妇而来,背负大石,她并非需要钱晨所救,而是向钱晨所求。
所求的,便是钱晨告诉她的那些东西。
刚刚即便是老妇这般善良的人,心中亦有种种质疑和痴念,原因便是佛门所说为人的八种苦——求不得!
求不得,并非一心痴念,而是人相本身的空虚。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狭小的空间,人性便越会向着他人索取,或是信任,或是关心,或是理解。
但往往这些,却是他人不能满足的,便有种种贪痴嗔生,是为……求不得!
可自己最亲密的人,往往也是塑造自己人性的人。
人性中的空虚本来就是他们不能给予的,所以人人都向着自己最亲密的人去求他们没有的东西,痛苦也由此而来!
钱晨这才明白,为什么自己受戒他心通后,却再也没联系燕师兄和两位师妹。
因为自己的人性也在成长,也在圆满,也在索求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燕师兄他们能给的已经给了,再索取的不满足,必然是他们没法给的东西。
故而他心通,会带来无穷的魔障。
钱晨借口不能侵犯三位师兄师妹的隐私,实则在畏惧,畏惧他们给不了自己的一些东西。
即便是他,也有……求不得!
“人生八苦,他心即是地狱!”
钱晨以佛法度化一人,缓解了她心中求而不得的痛苦,令她满足,心喜。
若是正经的佛门弟子,亦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