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钢材是以无碳(或微碳)马氏体为基体的,失效时能产生金属间化合物沉淀硬化的超高强度钢。
它不用碳而靠金属间化合物的弥散析出来强化。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国际镍公司首先开发出来,60 年代中、后期是其研究和开发的黄金时代。
国家也是在62年之后才听闻了这种钢材,随后加大力度投入研究。
在不断研究改进,开发出了无钴马氏体时效钢等多种变异钢种。
这些钢材加在一起足有数百种,其中控制各种金属的含量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种类的合金。
最最关键的是这一大类金属可以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模具制造领域,汽车工业领域,海洋工程领域以及核能领域。
这些领域可以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心,甚至于就是到了自己穿越的那个年代这一类的钢铁还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如果国家能够早一点开发出这种钢铁,不说直接完善工业化体系,对于工业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
特别是到时候用来还债,早点让国家摆脱债务压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资敌,按照历史发展,明年之后,国外的公司就会研发出来。
就算自己国家不拿来还债,毛子也能从另外一个渠道获得。
只不过,自己虽然知道,但忽然提出这个概念似乎并没有什么办法去解释。
想到这里,刘建国不由的陷入沉思。
既然不能直接提出来,那就创造意外搞出来。
反正自己搞出新钢铁配方的时候,不是也没人问自己怎么搞出来的吗?
参观完研究所,孙教授直接把刘建国分配到了齐军所在的项目组。
齐军所在的项目组是跟着叶老师做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研究。
叶?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
丢,这不是64年试车成功的30 吨工业化氧气转炉。
我屮艸芔茻,自己这是见证历史了。
前世因为国家的钢铁产量较低,就是这位叶教授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了这项技术。
没想到自己穿越这个时代,竟然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里面。
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当时自己似乎查阅过这个项目的公开资料。
怎么说呢,资料很全,当年的论文都已经公开,毕竟在30吨工业化氧气转炉研发成功之后。
我国炼钢技术迅速铺开,我国的炼钢技术也从平炉时代转换到转炉时代。
后面开发出了120吨,200吨的大吨位转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