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排在最后,哪怕是前面几位领导貌似还挺欣赏自己的。
首先上场的是三车间的一名八级工,今年六十有八,其实在八级工制度实行之前这位老技术人员就已经退休了。
不过当时轧钢厂正是发展高峰期,自然把这位返聘回来。
结果人家第一次参加工级考核,就告诉世人,什么叫做宝刀未来,直接定级为八级工。
可以说当时就是轧钢厂的顶梁柱,现在很多高级工都被他指导过,叫他一声师傅都不为过。
就连刘建国,也要称呼其为一句师公。毕竟自己的老师黄世光当年不过一个六级工,经其指导才成为七级工。
老人一上场,动作很是麻利。
所有的加工流程都已经熟记于心,随着其动作,那一块拳头大小的料胚在不断的被打磨加工,只是片刻功夫,就已经初具形体。
众人围绕在老人身边,随着老人一起来来回回,就是想要学习老人的加工手法和思路,来完善自己的方案。
哪怕是刘建国之前已经做了两件,此刻看到老人熟练的加工手法也只能自愧不如。
不得不说,这人虽然老了,但是这技术这加工思路要比自己强上许多。
时间飞逝,很快二十分钟过去了。
老人手中的零件已经完全具备了图纸上 的形态,只剩下最后的精加工打磨。
这一点其实也是最精密的活计,最耗精力,耗时间的。
不过干了一辈子钳工,老人年龄大,但是身体还算不错。
高强度的连续加工二十分钟,老人此刻也只是额头微微冒汗。
终于在十分钟之后,刚好卡在半个小时的时间,老人完成了工件的加工。
将工件交给那名周教授,接手工件,周教授立刻拿出测量工具仔细测量一番。
在众人关注的眼神中,这位周教授微微摇头,指着一个地方遗憾道,
“这个地方是精度要求最高,整个设备最重要的地方,精度差了两丝,这个件不合格。”
闻言,众人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
差了两丝,不合格。
这要求也太高了,要知道在机械制造中,一丝也就0.01毫米。
两丝也就是0.02毫米,这点差距,比一根头发丝也差不了多少。
老人闻言,眼神一黯,抬起那双满是老茧的双手看了看,深深的叹息一声,有些无奈的道,
“人老了,这精度把握的不行了。”
这话一出,在场很多人心中都有些惭愧。
这要是让他们上,这种精度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