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点的关键卡口、以及最重要的——一个位于津门附近、相对可靠的“蛇头”联系方式及接头方式!
信息极其详尽,但也透着一股冰冷的残酷和风险。
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张建军闭上眼睛,快速消化着这些信息,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需要钱,需要一些特定的“道具”,更需要绝对的谨慎和一点运气!
风暴将至,他必须与时间赛跑!
———
接下来的两天,张建军如同上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在轧钢厂和四合院之间高速运转,表面却维持着绝对的平静。
在厂里,他依旧是那个技术精湛、管理有方的组长。
第三生产小组在他的带领下,生产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那两台改造后的“老爷车”更是成了车间的效率担当。
他甚至还抽空帮技术科解决了一个小难题,赢得了更多好感。杨厂长见到他,笑容都多了几分。
没人知道,他平静的外表下,正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筹谋。
下班后,他不再直接回四合院。而是利用“去图书馆”、“拜访朋友”等借口,频繁外出。
张建军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首先找到了那个位于城北一处偏僻大杂院里的“能人”——一个绰号“老烟枪”的干瘪老头。
此人路子极野,据说早年间跑过漕运,三教九流都认识。
昏暗的煤油灯下,烟雾缭绕。张建军戴着压低的帽子,用系统提供的暗语和一小块作为信物的银元,与“老烟枪”接上了头。
“介绍信?路条?”老烟枪眯着浑浊的眼睛,嘬着旱烟袋,上下打量着张建军,声音沙哑,“这玩意儿现在可金贵,风险也大…你要几张?去什么地方?什么身份?”
“两张。”张建军声音低沉,“去南方探亲,身份…普通工人和家属。目的地…香城。时间要快。”
“香城?”老烟枪眉头一皱,“这路可不近…两张…一口价,一百二!不还价!先付一半定金,东西弄好了再付另一半。三天后来拿。”他报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价格。
张建军心中暗骂黑心,但知道这是救命的东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果断数出六十元递过去:“行!三天后,还是这个点。”
离开“老烟枪”那充满霉味的小屋,张建军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点。
一个隐藏在信托商店后面的小门脸,专门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细软”。
他将自己仅剩的两件还算值钱的原身遗物:一块旧怀表,一枚小小的金戒指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