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表彰广播的声音还在飘,张建军的心思早飞了。
广播里的表扬是虚的,兜里有钱才是真的。他打定主意,得赶紧开辟财路。系统给的信息和刚发的奖金,就是启动资金。
周末下午,天色不好。张建军推说去图书馆查资料,按脑中的路线就出发。
他按系统给的路线,钻进城西一片破旧胡同深处。系统标记的委托点,就在这儿。
接头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外号老耿头。张建军对上系统给的暗号。老耿头话不多,眼神扫了张建军几遍,低声说了几种毛线的名字和颜色,还有价格。
“纯羊毛的,藏青和枣红,各五斤。”张建军没犹豫,直接点出五十块钱。
厚厚一叠钞票递过去,换回一个不起眼的旧帆布袋,拎着沉甸甸的。
张建军没回家,头一转,直奔城南胡同。
系统显示,那边棚户区边上,有个更大的黑市。他得把手里的毛线变成现钱,越快越好。
———
胡同里挤满了人,声音嗡嗡的,大家都压低声音。
人人都绷着根弦,眼神警惕地扫来扫去。
张建军找了个靠墙的角落,把帆布包掀开一角,露出里面颜色鲜亮、摸着就厚实的纯羊毛线。
好东西一亮相,立刻有人凑过来。
一个穿着半新列宁装、围着灰围巾的中年妇女,:“同志,这毛线…怎么换?”
张建军压低嗓子,报了个比本钱高出四成的价。
“贵了贵了!”那妇女上手摸了摸毛线,嘴里开始还价,“供销社里…”
“大姐,”张建军打断她,笑了笑,“供销社要有这颜色、这纯度的羊毛线,您能摸到这儿来?南边亲戚好不容易捎来的,就这点。您诚心要,给您让个路费。”
妇女犹豫了一下,看看毛线,一咬牙:“行!藏青的,给我来两斤!要票不?”
“不要票,现金,钱货两清。”张建军动作麻利,扯出两斤藏青毛线,用带来的旧报纸包好递过去。
妇女飞快数出钱塞他手里,把毛线往自己布兜里一塞,转身就消失在人群里。
开门红!
这头一单成交,像开了闸。一个给闺女攒嫁妆的大妈凑上来,仔细看了又看,要了一斤枣红。
一个看着像想巴结领导的中年男人,也挤过来,要了两斤藏青。
张建军手脚利索,收钱交货。不到一个钟头,十斤毛线,卖出去八斤!
帆布包里的钞票厚了一沓,算算,净赚二十多块!这速度,比预想的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