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还要在外围进行固沙的动作,也就是在矿场区外缘挖出三十公分高的防沙堤,并在临近的地面上挖出网格,铺设棘皮草种,争取将沙粒牢牢阻挡在矿场之外。
负责指挥的队长捧着手中的字纸,一遍遍的高声提醒:“都用心点,把沙子给我挡牢了,谁的区域灌了流沙进来,我可是要用军法砍头的!”
清沙和固沙这项工作,就干了整整五天,在此期间,按照沙民的指引和勘探仪器的实测,工程队的机器昼夜轰鸣,在矿场西侧打出了第一口井。
只这一项,就能每周为生产兵团省下大几百的驼兽运力。
接下来,是开矿洞。
城防军的那些入阶战士们脱光了上衣,顶着烈日的暴晒,如同一个个人肉挖掘机一般,开探槽,下探井,挖矿洞,附属技术员铺设照明,打开通风。
铜须作为“可能有一定采矿经验的技术人员”,被安排在检查队伍中,顺着拱形探洞来来回回走了好多次。
四周压实的洞壁,粗壮的支撑柱,间距合适的照明,跟这里的矿洞一比,铜须觉得自己在北方跟着老爹走过的那些矿洞,只能算是耗子坑。
就在铜须以为已经可以顺着矿洞开采的时候,才知道这些只是通道,从矿洞的几个褐铁矿较为集中的点延伸出去,还要建设基坑,开出采矿房。
矿洞的地面要开槽,让两轮拖车可以在拖曳索的牵引下实现快速运输。
每新开挖出一片区域,都要进行加固、支撑和检查。
甚至,还有防止坍塌的临时避险洞,防止涌水的排水槽……
在经历了整整三十二天的建设之后,来自矿房深处的第一波正式批量开采的铁矿,堆在长长的运输车队上,被牵引索拉出了矿洞。
已经晒成了黑马的小卡加,振臂高呼。
“给领主报告,古里铁矿,正式量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