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飞快地跑回家,扑通跪在地上给他的母亲磕了三个响头。
“母亲大人在上,恕孩儿不孝之罪!”
童贯刚进宫,还没摸清茅房在哪,李宪就被任命监军,他也跟着去了西北。
李宪在宋神宗时期活跃于西北边境,参与收复河州。
又击降吐蕃首领,并在西夏战争中攻克兰州,主持秦凤路及熙河路军事,标准的武装太监。
童贯忙前忙后伺候着,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哲宗继位,他在历史上虽然是个热血皇帝,但他才八九岁,当时由保守的太皇太后把持朝政。
哲宗的奶奶只想江山稳固,不想看到任何不稳定因素,便把所有的新法条例逐一废除。
有大臣说李宪贪图功名,耗费国力,打下的全是不毛之地,将其功绩一贬到底。
童贯便开始坐冷板凳了。
哲宗十六岁时,太皇太后去世,他才开始亲政。
哲宗太生猛了,直骂奶奶是“老奸擅国”,甚至想追废她的封号。
新法重新搞起来,吐蕃得打,西夏也得打,狠狠地打!
他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平夏战争,打得西夏连连告饶,称臣纳贡。
但童贯早已被边缘化了,直到赵佶登基。
童贯最初也是走马承受,助蔡京重回朝堂后,开始逐渐掌权,和他师父一样,做起了监军。
那时他还是比较愿意听取将领意见的。
而且童贯每每夸大战果,大家的功劳都大大的。
只是后来他的官职越来越高,常常面临“德不配位”的社会质疑。
童贯试图通过研读兵书,用知识弥补自己出身的短板,完成从“武夫”到“儒将”的形象转变。
他平日喜欢捧着一本《春秋》,但他的理解能力实在有限,而且每每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如此,便养成了童大人纸上谈兵、眼高手低、贪功冒进的作战风格。
直到去年,童贯在统安城之战中,催促刘法进兵,刘法迫于压力,领兵进入西夏腹地,被围困战死。
童贯也一度陷入生死危机,距离被俘或阵亡仅一步之遥。
此战成为他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直接影响了他的用兵风格与战略选择。
他在战场上开始变得畏畏缩缩起来,以至于后来与金国对战时,竟直接吓得望风而逃。
高世德的出现,让童贯重新找回了当年纵横西北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