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众多。
第二类是底层军将,包括伍长、什长、队长、屯长、曲长、军司马和校尉等职位。
这些军将在军队中负责指挥和管理一定规模的士兵,他们之间的上下级见礼只需躬身抱拳即可。
第三类则是将领,如中郎将、杂号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等高级军官。
他们在军队中拥有更高的权力和地位,负责统领较大规模的部队。
将领之间的上下级见礼同样也只需躬身抱拳。
当第二类的军将见到第三类的将领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此时,军将需要下跪行礼,以表达对将领的极度尊敬。
这种礼仪上的差异,突出了将领的特殊地位和权威。
将领负责领兵,校尉则负责带兵。
而中郎将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中郎将以下的军将见到中郎将及以上的将领时,都需要单膝下跪,以示恭敬。
这样的规定和礼仪,其目的在于提高领兵将领的绝对威信。
通过明确的等级制度和严格的礼仪规范,使得下面的人对将领产生敬畏之心。
这有助于维护军队的纪律和秩序,确保将领的命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在这个时代,跪礼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李渊之所以这么做。
当初他起兵之时,可谓是一无所有——既无名望,也无资历,而且还是一个年轻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少年。
要统领那多达十多万的流民,对他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流民,李渊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严厉的措施。
他无限地拔高了将领们的权力,赋予他们生杀予夺的大权。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权力一级一级地延伸到底层,从而调动起所有人的力量。
因此,这套制度一直沿用至今,李渊也并未打算对其进行改变。
毕竟,这样做对他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如今,这些品级最高不过是校尉的军将们,在见到钟明这位左将军时,也必须下跪行礼。
当然,下跪并非是绝对的。
如果军将们身着甲胄,或者身处战场之上,那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只需要躬身即可。
不过,眼下的这些军将们,刚才还在大堂里尽情地喝酒吃肉,身上的甲胄自然早已卸下。
见到钟明这个左将军,他们心中虽然有千万个不情愿,但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因为他们深知钟明的权势和威严。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军队中,不敬长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