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
就像当初李渊在魏郡所做的那样,虽然手段激烈,但还不至于到屠城的地步。
如今,钟明却成为了除李渊之外,第二个下令屠城的将领。
这确实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在人们的印象中,钟明一直是个比较温和的人。
但事实证明,人不可貌相,钟明一旦狠起来,比任何人都要决绝。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在钟明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自从三路大军东出的那一天起,大将军就已经将指挥权完全交给了三路大军的主将。
这意味着,钟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行事,只要能够完成大将军交代的任务即可。
因此,从理论上讲,钟明确实有权下达屠城的军令。
当府兵将领们听到这个命令时,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些人感到惊讶,有些人则沉默不语,仿佛是第一次认识钟明一样。
或者说,通过这次事件,这些府兵将校对钟明有了一个全新的、直观的认识。
“狠!”
这是所有将校心中对钟明的共同评价。
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却准确地概括了钟明的行事风格。
正是因为如此,在所有将校的心中,钟明已经被打上了“不可招惹”的标签。
原本对钟明的轻视和不屑,在这道军令下达的瞬间,如同被一阵狂风吹散的云雾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畏之情。
“屠城!”
突然间,一名校尉像是被点燃了内心的火焰一般,猛地拔出腰间的长刀,高举过头,声嘶力竭地大吼起来。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空气中炸响,震耳欲聋。
周围的军将们被他的怒吼所感染,纷纷效仿,高举手中的武器,齐声高呼:“屠城!”
这声音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一浪高过一浪,迅速在整个府兵军阵中蔓延开来。
其他方向的府兵将校们看到这一幕,先是一愣,紧接着他们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彼此之间似乎传递着一种默契。
然后,他们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自己身后那沉默的大军,那是一支由一万五千名士兵组成的庞大军队,此刻却宛如沉睡的巨兽一般,安静得让人有些害怕。
在这种集体意志的强大作用下,个人的思想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当那些军将们再次高呼“屠城”时,士兵们的内心防线终于被彻底摧毁。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狂热和决绝。
“屠城!”
随着这